“契丹”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新语的《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讲出来你可能不信》,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长久受外族侵扰,一个是汉代,另一个就是宋朝了。宋朝的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极力限制武官的权利,兵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甚至派文官担任武职。
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去指挥作战,下场可想而知。朝廷拥有重兵,却败给了小小的契丹。
而这一切,皇帝全部视若无睹,还在地方设转运使,进一步控制地方经济,导致整个宋代积贫积弱。
中原有这么大的一个空子,外族怎么能钻。尤其是北宋时期的契丹,简直是骑到朝廷头上,就连皇帝都不得不向他们妥协,又是割地又是送钱的,才把契丹给安抚住了。
耶律阿保机改革,契丹崛起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契丹,难道契丹也和其他的小氏族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吗?
那倒也不是,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和科学的检验,几乎可以确定契丹就是如今的达吾尔族。跨越千年,契丹究竟经历了什么?
契丹原本是北方的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实力弱的可怜,经常被周边的氏族欺负。
契丹人整天担惊受怕,每天都生活在家破人亡的恐惧中,不得已之下,契丹选择了投靠唐太宗。尽管如此,契丹的处境还是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直到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继位,契丹才迎来了第一个转机。一般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打仗,但是缺乏文化知识,所以他们想要壮大起来是异常艰难的。
耶律阿保机首先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契丹内进行了一次改革。
耶律阿保机的第一步,减少人民放牧的范围和频率,转而建设城邦,加强契丹的防御结构。此政策一经提出。
差不多得到全部小首领的反对,有人直言不讳,“别以为当上首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笑话缩小游牧范围,你让大伙吃什么,难道要学中原人不成?”
别说,阿保机还真有这个打算,他说:“你这话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改革的第二步便是学习汉人管理模式。
不仅如此,我还要招募汉人当官,让他传授相关经验。”那小首领听完脸都绿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说:“反正我是绝对不会配合你的,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一时之间,大伙纷纷附和,以为可以就此让阿保机放下那莫须有的念头。可惜他们都低估了阿保机的决心,而且阿保机能坐上首领的位置,也绝对不是一个软柿子。
制服手下的能力,阿保机还是有的。
只见阿保机脸色一沉,冷哼一声,“你们以为反对我,今天还能够活着走出这里吗?”世人多是欺软怕硬,像阿保机这样态度特别强硬的,更是没人敢反驳了。
看着下面众人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阿保机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没有一家的话,那就尽快行动吧。”
想要建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字,阿保机开始创建属于契丹的文字,并教给每一个契丹人。
同时,不少汉人官员进入契丹体系,汉人优秀的管理模式经过改良,成为一种适合契丹发展的工具。
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阿保机终于可以正式进入扩大军队阶段了。短短时间内,契丹成为了储兵最多的部落。
论实力,估计只有中原王朝才能与其对垒了。说实话,阿保机血液里还是流淌着大草原人的好战因子。
学习汉人从来不是他的本意,他最想做的事情是入主中原。那时候的唐朝濒临灭亡,正是出手的好时机。
说干就干,阿保机一举吞并了周边的小部落,然后直接称帝。从此,契丹不再是契丹,而是辽国。
按照阿保机的计划,突破渤海国之后,他只要拿下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景,就可以直入中原。不过很可惜,阿保机的心愿没有实现就去世了。没有了阿保机的契丹,未来何去何从?
和宋朝长久争斗,走向另一个巅峰
去世的时候,阿保机离拿下北京只有一步之遥了。恰巧中原步入了最混乱的五代十国,阿保机的儿子辽太宗成功拿下北京,顺便占领了燕云十六州,成为了令中原畏惧的政权。
中原也有出现过强势的皇帝,差点就把契丹赶回了老家。元气大伤的契丹只能选择休养生息,把攻打中原的计划往后延。
但是这期间,契丹出现了几个不成气候的皇帝,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完全几乎要把阿保机辛苦打下来的江山给霍霍完了。幸亏中原正在内乱,才让契丹存活了下来。
等赵匡胤结束了中原内乱,才再次把中心转移的契丹上去。只是宋朝根基未稳,契丹又有一段发展的空白期,所以双方都没有讨到好处。
赵匡胤是一个有大局意识的的皇帝,懂得及时止损。属于赵匡胤的时代,再也没有和契丹大规模的战争。双方用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换的了几十年的安宁。
这次契丹的皇帝终于不再不思进取了,体弱多病的耶律贤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朝政之上,偶尔力不从心,他的老婆萧绰也会帮他。这个萧绰可不是个一般女人,她足以和武则天媲美。
耶律贤重病时,萧绰包揽了政务,从来不曾出过差错。耶律贤死后,年幼的辽圣宗登基,萧绰开始了三十年的垂帘听政生涯。
萧绰执政期间,发展经济和军事,用最短是时间让契丹得到最大的恢复。她知道宋朝不会放过契丹,也没想过示弱,萧绰一直在等待拥有中原的日子。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宋太宗赵光义第一次对契丹发兵。出征前,赵光义信心满满,毕竟中原地大物博,哪里是一个蛮夷氏族可以比拟的。
事实证明,赵光义被打脸了,打脸的人就是萧绰。萧绰不仅在政治上能力突出,还是一个慧眼识珠的女人。她亲自挖掘了许多的汉人官员,最后都派上了大用场。
赵光义两次和契丹正面交锋,都以失败告终,而且第二次,赵光义被契丹给打怕了,丢下大军自己灰溜溜逃走了。
契丹作为胜利的一方,自然要向宋朝提条件,这机会要是利用的好,契丹必会更进一步。为此,萧绰展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她问:“此番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固然是一个向宋朝要好处的好时机,但是对将来帮助不大。依照我的意思是,我们双方各退一步,签订休战协议。”
中原几次三番的征讨的确影响到了契丹,有个人站出来说:“这是当下最好的法子了,但听太后抉择。”
其他人也赶紧附和,随着休战期而来的,还有契丹的鼎盛时代。接下来契丹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逐步消亡,民族融合
如果说萧绰是一个女强人,法天太后就是一个败家娘们,偏偏她还不自知。在萧绰的手上,契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全面发展。
法天太后觉得自己一定能超越萧绰,于是趁着儿子年龄小,强硬垂帘听政。
可是掌管国家哪里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法天太后大字不识几个,还没什么见解,大臣们说的政策,她一个字都没有听昏昏欲睡。
这时候但凡聪明的人只要顺水推脱,同意大臣们的建议也不至于出大差错。因为这些大臣是跟着契丹一路成长起来的,对契丹忠心耿耿。
但是法天太后觉得,自己总被大臣推着走,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她才是国家的主人,就算再厉害的人都不允许对她指手画脚。
有人实在冥顽不灵,天天就拿出些长篇大论去批判法天太后。
气急败坏的法天太后要好好治一治那些朝廷大臣,她故意给众臣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渐渐的,老臣一个个被排挤走,取而代之的是以前被萧绰赶下去的奸臣。
这些人惯会阿谀奉承,把法天太后哄得那叫一个开心。看法天太后混的风生水起,娘家人个个找上门攀关系。一时间,朝堂乌烟瘴气,已呈现颓废之势。
后来天祚帝接手了破烂不堪的的契丹,他还非常天真的认为契丹和当初一样,如日中天。就在天祚帝羞辱女真几个酋长之后,完颜阿骨统一了女真。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女真找上了契丹。困扰北宋上百年的契丹,被完颜阿骨轻而易举地击败。
契丹人失去了所有领土,只能四处逃窜。从此,没有人在发现契丹人的踪迹。据现代历史研究,当初的契丹人一部分往北迁徙,另一波与蒙古族融合了。
由于没有切实的证据,没有人敢说契丹人有后裔。直至一个名为叶长青的人拿着族谱到博物馆,才算彻底解开了谜题。
族谱上明确记载,叶长青的祖上姓耶律,而他们都是达吾尔族人。后来专家把达吾尔族人的基因和契丹人进行比对,结果高度吻合,才确定千年前契丹人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