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父亲”1949年,小战士非说报纸上的干部是自己父亲,连长:这是兵团司令

“父亲”1949年,小战士非说报纸上的干部是自己父亲,连长:这是兵团司令

时间:2023-10-03 09:25:24来源:爱青鸟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爱青鸟的《1949年,小战士非说报纸上的干部是自己父亲,连长:这是兵团司令》,希望大家喜欢。

“邓贤诗又在骗人啦!”“大骗子邓贤诗!”这天,一群年幼的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欺负”邓贤诗。

因为他又在说“我的爸爸是革命的大英雄!”可是这群一起长大的孩子,包括邓贤诗自己,都没有见过他的父亲,时间一长,大家自然认为是他在说谎。

小小的邓贤诗眼含泪花,憋着一口气,却无法反驳。就算他把父亲的信件拿出来证明,也无法弥补自己多年缺失的父爱。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直到多年后,已经参军的邓贤诗,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亲切的面孔。

报纸中的人是谁?为什么邓贤诗会觉得他很亲切?他和邓贤诗有什么关系?

邓华

孤苦伶仃

1927年,湖南郴州的一个军人家庭中,邓贤诗满怀着父母家人的爱意出生。但是,就在他还不满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理想抱负离开了。邓贤诗从记事起,关于父亲的记忆就是一片空白。

虽然父亲没有陪伴在他身边,看着他成长,但却尽他最大的努力,给予这个宝贝儿子以关怀。

他会尽可能地往家里寄信,那些质量不太好的纸张和墨水,字里行间都是他对于妻子和年幼儿子的爱,还有对他们生活的关照。

所以,在小小的邓贤诗的记忆中,总是有一个叫做“爸爸”的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关心他们。但是关于“父亲”这个形象,只有他临行前留下的,一张定格在17岁的照片。

虽然在舅舅、外公和爷爷的帮衬下,邓贤诗和母亲邱青娥的生活虽然称不上富裕,但是从小到大都没有饿过肚子。物质生活上还说得过去,但是精神上的缺失却难以弥补。

邓贤诗和同村的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一旦大家提到“爸爸”这个话题,他就会非常难过。别人都在炫耀爸爸带回来什么新奇的小玩意儿,或者一家人的生活如何幸福美满。

但是邓贤诗就只能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低头盯着自己破破烂烂的小鞋子,一言不发。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努力加入大家的话题,说爸爸写了信回来,在哪里又打了胜仗,说爸爸是个大英雄,语气里全都是骄傲和自豪。

大家一开始都很羡慕,可是时间久了,这个邓贤诗口中的“英雄父亲”却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群小伙伴不免就开始怀疑他在说谎。

邓贤诗百口莫辩,每每看到母亲深夜难眠,在昏暗的灯光下轻轻摩挲父亲的信,他也觉得心酸不已。但是,意外的到来,却让他们连感伤的时间都失去了。

就在邓贤诗父亲离开的那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下令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白色恐怖瞬间席卷了湖南长沙的每一个角落,就连普通百姓也能感觉到,一种难言的紧张和对峙正在弥漫,共产党员人人自危。

彼时刚刚满月的邓贤诗,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党员。虽然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地方,也很注意保护自己和家人,但是国民党的特务不知道从哪里寻到线索,还是通过父亲共产党员的身份找到了他们。

邓贤诗一家的苦难,就此开始。

他的爷爷被五花大绑地强行带走,关进了大牢里,每天吃的都是残羹冷饭,还要经受国民党特务非人一般的对待。他们被抄了家,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全部被掳走,连房子都差点被付之一炬。

他的奶奶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整日以泪洗面,最终不得不改信佛教,日日念经礼佛,以寻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

邓贤诗跟随母亲逃到了娘家,但是日日担惊受怕,母亲凝视父亲照片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也肉眼可见地愈发苍老。

因为太过艰苦,精神又饱受折磨,家中的老人相继去世,只留下母亲邱青娥与儿子邓贤诗相依为命。为了拉扯儿子,邱青娥什么重活都愿意干,让本就精神疲惫的身体愈发地脆弱。

她本是村子里富裕人家的女儿,还度过几年书,但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哪里有那么多的选择。

邓贤诗15岁那年,老家传来了一个消息,说邓贤诗的父亲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邱青娥,顿时感觉五雷轰顶,加上她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丈夫的来信,不由信以为真。

生活的重压加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邱青娥失去了长久以来“等待丈夫”这个精神支柱,一下就病倒了。没想到,她就这么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离开人世。

临终前,邱青娥拉着儿子的手,愧疚地说“没能看到儿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非常遗憾”,“你的父亲是打鬼子牺牲的,你也要成为一个英雄”,之后便慢慢闭上了眼睛。

成为英雄

邓贤诗悲痛万分,母亲的突然离去,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儿”。

他伏在母亲体温渐凉的身体上,哭到快要昏厥过去。乡亲们可怜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帮着他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邓贤诗迷茫不已,就那么坐在床上,睁眼到天明。

虽然家中还有其他远亲可以给他一些帮扶,但是他却真正失去了最后一点归属感,不知道何去何从。

想到母亲临终前,对他说“你要成为一个英雄”,邓贤诗萌生了参军的想法。他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那么只有战场,才是能让自己宣泄内心悲愤的最佳场所。

于是,这个不满16岁的少年,在一个恰当的机会,加入了部队中,从此投身革命。

1940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摧毁了国民党在南京地区的统治。到这个时候,其实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彻底灭亡,但是蒋介石不死心,残存的国民党政府逃到了广东,负隅顽抗。

同年的10月2日,以广东为核心,关乎整个华南地区形势的战役打响。在叶剑英、陈赓和邓华的指挥下,经过34天的激战,战役大获全胜,华南地区全面解放。

在那个时代,报纸就是最好最快的传递信息的媒介。一时间,各大报纸的头版刊登的都是华南全面解放,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邓贤诗所在的部队也不例外。

他们围坐在一起,听识字的战友声情并茂地讲述战役获胜的场景,每个人都喜笑颜开,高声议论。可是只有邓贤诗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了一张合影上。

照片中的这个人,虽然面容有一些苍老,但是自己却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突然打了个激灵,随手就摸出了自己一直贴身携带的一张老照片。

老照片早已泛黄,照片中的面孔相当年轻,正是他17岁的父亲临行前拍下的,留给母亲做念想的影像。

邓华

他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虽然报纸上的合影中,那位名叫邓华的干部显得有些苍老,还有一股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杀伐决断的气息。可是无论是眉眼还是其他五官,都和泛黄的老照片十分相像。

其实,大家从一开始,就发现坐在一边一言不发的邓贤诗有点不对劲,指导员看到他拿出照片对比,有点奇怪地问他:“发生什么事了?”

邓贤诗有点茫然地抬起头,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雾,指了指报纸上的邓华,说:“指导员,我好像找到我爸爸了。”

此话一出口,众人都愣了,等反应过来后,大家都觉得有点好笑,告诉他“这话可不能乱说”。报纸上那位是谁?是时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的邓华呀,他怎么可能跟部队里这个小战士有关系呢?

总不能因为都姓邓,就随便“认爹”吧?大家都觉得是邓贤诗思父心切,看花了眼,同时又有点可怜他。

但是邓贤诗的态度很认真,完全不像是说谎。难道是真的?那位邓大司令,真的有一位失散的儿子?指导员有点犯嘀咕,于是安慰邓贤诗说:“你要是这么肯定,那我帮你向上级汇报一下。”

消息一层层传上去,终于传到了46军军长詹才芳,和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的耳朵里。这两位和司令员邓华都认识,肖劲光还曾经和邓华并肩作战过很多年,有着不浅的交情。

他也知道邓华有一个失散的儿子,曾经拜托过自己和其他战友帮忙留意。可是战场上风云变幻,时局动荡,也抽不开身去寻找,此事也就一直搁置着。

现在,突然有个小战士说,自己是邓华的儿子。这事若是真的,就是送上门来的好运气;如果是假的,拿这种事开玩笑,势必要受些惩罚。

思来想去,肖劲光决定,还是先不告诉老战友邓华了,如果皆大欢喜还好说,万一是假冒的,老战友这不白欢喜一场吗?

他决定就由自己和詹才芳先处理此事。这件事情有一个疑点,就是根据部队上报的信息,小战士说自己的父亲叫做邓多华,而司令员邓华的名字只有两个字,这一字之差,又让他们不得不再谨慎一些。

邓华与邓多华

二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了邓贤诗所在的部队。在部队连长和指导员的安排下,双方会面了。

本来詹才芳和肖劲光是抱着有些怀疑,但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心态来的,但是当邓贤诗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时候,两人的目光就像黏在他身上一样,完全挪不开。

太像了,这实在是太像了!这孩子的长相,和年轻时候的老邓几乎一模一样!

随后,邓贤诗拿出了一直珍藏的照片,一番对比之下,二人觉得这的确就是邓华。虽然心里已经相信,但是他们还是不敢直接安排邓贤诗与邓华会面,而是先叫他写一封信,他们会代为转交到邓华的手里。

邓贤诗一听,兴奋极了,立刻洋洋洒洒地写了好长一封信,交给肖劲光。

没过几天,信就送到了司令员邓华的手里。肖劲光神秘兮兮让他打开,邓华还没来得及打趣好友,一拆开信封,却被开头的几个字震住了。

称呼一栏是几个不太整齐的字:“亲爱的爸爸”。邓华那一瞬间像是触电一样,他迫不及待的向下读:“我叫邓贤诗,我的妈妈叫邱青娥,我家是湖南郴州的......”

邓贤诗几乎像人口普查一样把自己知道的,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内容全都写了进去,末了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邓华司令员,请问您是不是我的父亲呢?”

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看到这句话,竟然难以抑制的哭了起来。他用手擦去脸上的泪水,不让儿子的信被弄脏。一旁的肖劲光看到这个场面,暗叹自己这位老伙计,终于了了多年的心结。

邓华调整了一下情绪,立刻将之后的工作都安排好,腾出了一个空隙来到了儿子所在的部队。这对从未见过面的父子,终于团聚了。

刚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又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邓华一把保住儿子,两人多年积压的情绪,化作此时喷薄而出的泪水。

原来,这位司令员的本名的确是邓多华,他决定参军投身革命的时候,正巧碰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形势紧张,所以改了名字以掩藏身份,连妻子都没有告诉。

但是他没想到,及时是这样,国民党的特务还是找到并且迫害了他的家人。

邓贤诗也将自己过去的生活,详详细细的将给爸爸听。在听到自己离开后,爱妻带着儿子受了那么多苦,邓华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可是斯人已逝,已经回不来了。

两人都是军人,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怀念过往,就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和父亲相认后,邓贤诗特意嘱咐知情的干部,不要大肆宣扬这件事情,他不想因此受到任何特别的对待。

在艰难的革命旅途中,有多少家庭被迫分离,邓华和邓贤诗父子最后能够相认,已经算是非常幸运。正是因为革命前辈的无私付出,才能换来最终的胜利。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