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笔一画写“中国”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新华社的《上下五千年,一笔一画写“中国”》,希望大家喜欢。
“國”字最初只写作“或”,“或”是一种特殊的斧子——管銎斧的象形。“斧子”的含义是如何演变为“特定区域、领域”的表达?“或”又是怎么变成“國”又演变成“国”的?且听专家娓娓道来。
在殷商甲骨文卜辞里,都没有发现“中”和“国”一起连用的情形,直到西周青铜器何尊出土,有了“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在何尊内底的铭文上,刻有“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民”,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实物记录。
蒋玉斌说,何尊铭文既体现了周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标志着早期“中国”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但这里的“中国”,还不是今天的意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专家指出,秦汉以来我国形成高度中央集权化的统一国家之后,“中国”一词逐渐演变成以华夏民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统一国家的专有名词。直至清末,“中国”二字被正式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如今,“中国”——这一诞生在广阔、富饶土地上的美好词汇,已深深镌刻于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成为最厚重的力量、最深情的告白。
策划:齐慧杰
监制:胡国香
终审:张越
统筹:谭慧婷、吴振东
记者:潘旭、郭敬丹
视频:潘旭
编辑:陈倩、黄康懿、牧小湘、冯筱晴、陶一萍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上海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