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江淹文武双全,文学成就斐然,被梁武帝看重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今人说史的《江淹文武双全,文学成就斐然,被梁武帝看重》,希望大家喜欢。
清末民初文学家李详在《与孙隘堪书》中有言:“太冲三都之后,士衡、安仁,渐趋今轨。明远、文通,起而振之,藻耀高翔,足称劲敌。”这是对于江淹的评价,也是对对手的告诫。江淹本身就拥有着大才华,在朝堂为官之时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真正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立足于朝堂之中。除了政治家这个身份外,江淹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积极吸收旁人的精华,在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萧鸾继承皇位后不久,江淹的官职就发生了变动,担任车骑临海王长史。这个官职虽说不在国家核心人物之列,但江淹也格外看重,对待工作上的事情更是格外认真。
而后江淹得到升迁,只是好景不长,受到亲家的牵连,很快江淹就被外放到地方为官,担任宣城太守,好在依旧保留之前的官职,只不过是人在宣城。在地方为官期间,江淹兢兢业业的对当地进行治理,唯恐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百姓受到伤害。在其努力之下,当地社会秩序一片大好,四年后就被调回京城。
谁知恰好遇到平西将军崔慧景发动叛乱围攻京城,官员纷纷前往投靠,但江淹却不为所动,假装生病不愿前往。等此人被镇压后,朝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只有江淹等少数几人没受牵连。永元三年,江淹被任命为卫尉,这等旁人趋之若鹜的官职,江淹却极力请求辞官,奈何没有得到同意,他只好赶鸭子上架般的前往赴任。
江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本来就不想继续在朝堂中为官,只是他的才华之名太过突出,皇帝想要借用他的才名来笼络更多的人才,这才如此的重用他。奈何皇帝的旨意不能违背,他只好选择前往赴职。
萧衍在襄阳地区起兵之后,当其军队到达新林时,当地的士大夫阶级根本就不看好他,人人都躲避他,唯恐惹祸上身。只有江淹独自一人脱去官服,穿着百姓的衣服前来投靠。萧衍十分喜悦,将其任命为冠军将军。
在整件事情中,江淹显得格外有气魄,旁人都不看好萧衍,只有他一人觉得此人能成就大事,甚至不惜换上破烂的衣服,也要加入萧衍的队伍中。而这个时候的江淹本来就担负起守卫宫城的任务,因此对于他的加入无疑如虎添翼。或许也是因为江淹是在紧要时期加入他的队伍,这也使得萧衍对其格外的看重,将其任命为冠军将军的同时又加封为吏部尚书。
从这之后,萧衍便开始利用江淹的影响力为自己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也算是得到了意外之喜。从此看来,出生于贫困之家的江淹,以敏锐的政治目光预料到了局势的发展,在朝代更迭的大背景中维护了自己以及家族的利益,实在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等到南梁政权建立之后,江淹也因为是最先跟随在梁武帝身边的人,得到重视,被授任左卫将军等官职。这个官职在朝廷中并没有多大的权力,但对于江淹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他本来就不想进入朝堂为官,只想要追求一种快乐平静的生活状态,功成名就,回到家中安度晚年才是最幸福的。
就这样,他开始过着一段悠闲的生活,遇到事情则会处理,而在闲暇之余则享受生活。四年之后,江淹因为生病去世,对此,皇帝也很悲痛,甚至亲自穿着朴素的衣服对他的去世表示哀痛。除了在政治场上颇有名气之外,这江淹同时也是一位极其擅长诗词歌赋的文学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现存词赋28篇。
总的说来,就是通过对朋友的怀念或者对事物的感叹,将他们进一步描绘为内在感情为主的抒情小赋。就是在继承前人优秀作品的前提下,又加入他自己的理解感悟。他的风格极其刚健,一扫辞赋上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彼时辞赋的极高水平。除此之外,他还从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文学发展理念,而这个理论不仅指导了他本人的诗歌创作,甚至也对文坛风气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也因而得到当世人的追捧。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曾这样评价他的文学作品:齐光禄江淹,文通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谢朓。从这段话中可以得知,这江淹的文学作品是极其出色的,哪怕是与格外出名的“小谢”谢眺相比,也有一战之力。作为一位相当出色的政治家,江淹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在朝堂中立足。而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文学家,他也凭借着文学作品得到后世的认可。
参考资料:
《梁书·卷十四·列传第八》
《南史·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