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是项羽最好的归宿,就算他成功渡过乌江,也活不了多久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王晓楠的《自刎是项羽最好的归宿,就算他成功渡过乌江,也活不了多久了》,希望大家喜欢。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诗赞颂项羽。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的眼里心间,项羽不过江东,是对的,大丈夫活在世上,就要做人杰,如果不能做人杰,那就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做鬼雄。
而比李清照早生了几百年的唐代诗人杜牧,却跟李清照的意见正好相反。
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的思维里,项羽拔剑刺向自己,是太过草率的行为,大丈夫活在世上,自然是要做人杰的,但也不能因为暂时感受到了耻辱,就了解生命,而是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一个卷土重来再做人杰的机会活下去。
一个是女词人,一个是大诗人,两人的看法完全相反,到底谁的看法更正确呢?
从权数的角度来看,争取活着,是一个政治人物的基本素养。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项羽就算过了江东,其结局大抵也和魏豹之流相似。
关于魏豹,以及和魏豹共享一篇传记的彭越,都得到了太史公司马迁的肯定,太史公认为,他两人在成为阶下囚后,仍旧坚持不自杀,坚持寻找机会活下去,是正确的。
为什么太史公会认为两人包羞忍耻地活下去,是正确的选择呢?
经历过腐刑的太史公,对生命的认知,远超一般人,太史公深知,生命没了,翻盘的机会就没了,只有保住生命并持续地努力,再遇机会,才能云蒸龙变,一举回到巅峰。
而事实上,跟魏豹、彭越同时期的政治人物,也都有这方面的认识。
为了活下去,刘邦不惜把亲生子女踹下马车,投喂给楚军。
为了不让对手活下去,汉的首任御史大夫周苛动用私刑,杀死了魏豹,汉的首任皇后吕雉诓骗了彭越,夷了彭越三族。
项羽当然也懂这个道理,所以垓下一败,项羽从四面楚歌中惊醒,短暂的彷徨和迷茫之后,立即抛下心心爱爱的虞姬,只带八百骑兵,向南突围去了。
但抵达乌江岸边时,面对滚滚江水和一叶孤舟,项羽明白了,他没有机会了。
这说明,兵败如山倒,他项羽完了,彻底完了。
就算是侥幸回到江东,江东九郡也只剩两三郡,根本不足以和刘邦所统帅的诸侯联军抗争。
对于项羽的结局,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看得很清楚。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