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雍正”“九子夺嫡”的时候,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

“雍正”“九子夺嫡”的时候,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

时间:2023-06-21 10:36:58来源:李磊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李磊一的《“九子夺嫡”的时候,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希望大家喜欢。

最近闲来无事又重新看了一遍《雍正王朝》,可以说增添了很多感触,我们都知道康熙晚年发生了所谓的“九子夺嫡”的事情,也就是卷入夺嫡风暴的皇子包括皇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在这里面有一对兄弟最特殊,那就是胤禛和胤禵是同母的亲兄弟,但是却属于两个敌对的夺嫡阵营,按照道理而言,古人常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亲兄弟之间的感情应该更加亲近的,怎么皇十四子胤禵不支持亲哥哥雍正,反而支持皇八子胤禩呢?其中原因,在小编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皇权嫡位的争夺,亲情的纽带并不可靠。

其实,古代争夺皇位的皇子们,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杨勇和杨广的兄弟相争,两个人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是权力面前亲情并不可靠,不过杨广这里还仅仅是耍些阴谋诡计罢了,来到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兄弟这里,可就是亲兄弟之间的血腥相残了,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哥哥李建成,等到后面李承乾和李泰依旧是亲兄弟,还不是因为皇位互相争夺吗?

所以事情来到胤禛和胤禵之间也是类似的情况,因为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就注定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个阵营,纵观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起初胤禛和胤禵这对兄弟是没有夺嫡之心的,只能够说是这场夺嫡之战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可以说九子夺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夺嫡之态,起初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礽相争,而这个时候皇四子胤禛的皇十三子胤祥都是废太子胤礽的重要支持者,后面因为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胤禛才算是彻底走上夺嫡之路,也是因为胤礽被废,“八爷党”的呼声达到最高,在《雍正王朝》中出现的“议举新太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只不过胤禩被康熙斥责,等于宣告了皇八子退出了夺嫡的第一阵营,这个时候“八爷党”推出皇十四子胤禵夺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开始,兄弟俩都是一个最高的目标,怎么可能互相支持对方呢?

而且因为皇四子胤禛早期看不出夺嫡的心思,就算是皇十四子胤禵想要支持胤禛也不可能啊,因为此时支持胤禛等同于支持废太子胤礽,但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皇十四子胤禵也有夺嫡心思,或者想要更大的政治利益,显然支持亲哥哥胤禛,转而支持废太子胤礽没有支持皇八子胤禩更加有利。

如果皇八子胤禩能够夺得皇位,他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一点后面皇十三子胤祥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在康熙时期连个贝勒都没有被册封,雍正刚上台就给了他亲王爵位,后面更是成为恩封第一人的“铁帽子王”,而且胤禵也想要皇位的话,八爷党反而更加可能,能够从幕后走向前台,就已经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很正确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太子胤礽二度被废之后,当皇八子胤禩无望的时候,皇十四子成为了八爷党力推的对象,后面更是成为“大将军王”,成为朝野公认的皇帝最有利的争夺者,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他的选择是非常的正确了。

第二点,生母乌雅氏对待儿子的态度起到重要影响。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的生母就是康熙德妃乌雅氏,只不过在生下胤禛的时候,乌雅氏还是一个低级嫔妃,按照清宫的规定,只有嫔妃以上才能够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按照《清史稿》记载: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

也就是说在生下雍正皇帝胤禛之后才晋封成为德嫔,显然是没有亲自抚养自己儿子的权力,这样胤禛就被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胤禛11岁的时候,养母佟佳氏去世了,康熙曾经亲自抚养雍正一段时间,最后才回到生母德妃乌雅氏的身边,最重要的就是佟佳氏养育雍正是非常用心的,视如己出,自然也就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从后面雍正始终称呼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为“舅舅”就能够看得出来,胤禛十多年没有生母的抚养,自然也就没有深厚的感情了。

而且德妃乌雅氏看到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不亲近,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怨恨,尤其是她的第二个儿子仅仅五岁便夭折了,在看到大儿子胤禛与自己的关系不亲近,自然也就不喜欢胤禛了,等到胤禛重新回到她的身边的时候,皇十四子胤禵已经出生,这是在康熙二十七年,这个时候的乌雅氏在已经是德妃,有了抚养自己儿子的权力,自然将自己的所有母爱都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可以说德妃对于两个儿子的不同态度,一定给胤禵带去重要影响。

加上两个人存在年龄差,德妃喜爱胤禵却讨厌胤禛,自然让胤禛在乌雅氏这里得不到太多的母爱,对于能够得到母亲全部母爱的胤禵,自然也就喜欢不起来,所以兄弟间的感情,因为乌雅氏的关系,自然亲近不起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些孩子从小被送走,后面再被要回来的时候,对于父母和兄弟间的感情很多都亲近不起来,其实就有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雍正对于十三岁母亲去世的胤祥,自然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再加上雍正自己说的“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也就是亲自教授胤祥学问,导致两个人关系匪浅,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而胤禛和胤禵之间就没有这样的关系,兄弟俩不亲近,自然也就不可能支持雍正参与夺嫡了,后面等到胤禛登上皇位之后,德妃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得高兴,甚至当面拒绝雍正对于她皇太后的册封,显然乌雅氏是一点面子也不给雍正,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德妃乌雅氏一直认为胤禛篡夺了胤禵的皇位,一位母亲对待儿子这样的态度,很难说对胤禵没有产生影响。

第三点,性格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在影视剧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两个人性格方面的差异,雍正皇帝被誉为“冷面王”,这不仅是说他做事原则性非常强,很难变通,更说明了他性格上的特点,那就是性格沉闷,这样的性格自然很难结交朋友,我们生活中能够看到性格内向的人朋友通常都不会太多,相反那些性格开朗的人朋友很多,而雍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无趣的人,皇子们之间也离不开这样的关系,毕竟两个性情相近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而皇八子、皇九子和皇十子关系融洽就是性情方面有很大关系;而皇十四子胤禵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这从他能够带兵出征就能够看得出来,而且《雍正王朝》中康熙因为议举新太子次责皇八子胤禩的时候,就是胤禵挺身二虎,后面更是与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他的性格特点就是一目了然了,两者之间性格不同,自然价值观也就不同,正所谓“性情相投”,兄弟俩自然也就不可能走到一起共谋大事了。

第四点,胤禵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考虑。

正所谓处在皇家之中,皇子们哪一个内心深处没有争夺皇权的心思呢?只不过因为很多原因,让一些皇子在实力背景低微的时候选择退出,当然可能也和他们的梦想有关系,比如说某个皇子母亲出身低微,只想要做喜欢的事情,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彰就喜欢带兵打仗,李隆基的大哥李宪主动放弃储君之位等等,但是更多时候皇子们都是主动参与夺嫡之战,就算是自身实力不足,也就选择投靠能够带给他们更大利益的皇子,比如李世民势力大,李元吉也有夺嫡之心,但是自身实力无法对抗李建成和李世民,所以选择与李建成合作。

其实在“九子夺嫡”中很多皇子都是重要参与,比如皇三子胤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和皇十三子胤祥等等,他们本身并不具备夺嫡的实力和心思,却也参与到这场夺嫡大战中,而皇十四子胤禵的话,还是有些小心思的,可能早期参与八爷党是因为性格相投,而且皇八子胤禩有“贤王”之称,这样的人绝对是会做人,对待自己阵营的兄弟和党羽绝对仁慈,当然不管他是出自真心还是伪装,这样的人绝对是能够集结大量的人支持他,这也是他好名声的由来,胤禵加入八爷党绝对是被老八折服了,而在胤礽二次被废之后,胤禩在失去了夺嫡的可能性之后,“八爷党”将皇十四子胤禵推到台前成为利益的代言人,这也是胤禵的小心思吧,因为在当时看来加入太子阵营(皇四子胤禛还没有明确夺嫡)和八爷党,显然八爷党更加容易实现他的目的,因为加入太子胤礽和胤禛阵营。

即便是太子倒了,还有胤禛摆在他全面,甚至一度被康熙看重的老十三胤祥,可能性也并不比胤禵差,但是在八爷党中胤禵的对手只有皇八子胤禩一人,其他的皇九子和皇十子显然是打酱油的角色,最重要的就是一旦八爷党支持皇十四子胤禵,那么他就能够得到广大官僚团队的支持,这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后面胤禵被任命成为抚远大将军王,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储君之位基本没悬念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皇十四子胤禵不去支持雍正,反而支持皇八子胤禩的原因,除了受到生母乌雅氏不喜爱胤禛的影响之外,还与两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皇权的争夺,亲情真的没有那么可靠,胤禛根本没有暴露出参与夺嫡的心思,而胤禵本身就有参与夺嫡的心思,后期胤禛和胤禵兄弟俩更是成为夺嫡的主角,显然他也要争夺皇帝大位,自然也就不可能支持雍正了,而他支持皇八子胤禩,就是为了能够让他更容易的从幕后被动成为皇权夺嫡者,成为主动参与夺嫡的有利竞争者,显然胤禵的做法是正确的,毕竟后面即便是雍正继位了,他的母亲乌雅氏还是深信皇位应该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想必当时还是有大部分读书人或者官僚相信这个说法的,这也是后面为何雍正继位成为一个悬案的一个原因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