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萧家老大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希望大家喜欢。
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反映着历代女子“祈望和平、思恋丈夫”的一种心迹。但历史上孟姜女(应该是齐国贵族长女的别称)的原型,却生活在春秋时期,孟姜的丈夫杞梁,则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
那么,春秋时期的孟姜为何穿越时空三百多年,跑到秦朝去大哭长城?
据近年有专家考证,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最早记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不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这段记载,说的是公元前549年,齐庄公攻打莒国,杞梁、华周担任先锋,结果杞梁战死了。后来,齐、莒言和罢战,齐庄公率军载着杞梁尸体回临淄,在郊外,遇见迎接丈夫灵柩的杞梁妻,便向她吊唁。杞梁妻认为,若丈夫有罪,就不必吊唁;若无罪,则不应该在郊外接受吊唁,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于是,齐庄公就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
大约过了二百年后,孔子的三四传弟子所作《檀弓》一书中,引用曾子的话说杞梁妻“哭之哀”,开始有了“哭夫”细枝末节。稍后的《孟子》中,则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进而使《左传》中的史实,演义成齐人都学杞梁妻的哭调,成了一时的风气。
至西汉时,文人们便让杞梁妻由“不受郊吊”变为“悲歌哀哭”。更有西汉人刘向,先是在《说苑》中,添加因悲哭而“崩城”(此“城”应是临淄城)的情节,继之,在《列女传》中,又让杞梁妻“投淄水”。“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见刘向《列女传》)因而,至西汉时期,杞梁妻的故事已经形成“哭夫、崩城、投水”三大系列,这可能跟西汉时期频繁的对北方战事相关联。
东汉至西晋时期,故事进一步演义成杞梁妻哭崩的是位于河南开封的杞城。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说“杞都城感之而颓”。至此,杞梁妻的故事虽然已经远远跳出史实范围,但杞梁夫妻仍是春秋人,齐国的臣民。步入唐代,这一故事便演绎得面目全非。唐代诗僧贯休的《杞梁妻》一诗中,让杞梁夫妻成为秦朝人,春秋死于战事的“杞梁”,变成秦时死于筑城的“范郎”,而杞梁妻“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见贯休《杞梁妻》)从此,长城与杞梁夫妇结成不解之缘。
故事的如此演变,缘于盛唐时期的东征西伐,士兵终年镇守边境。他们的妻子夜梦中系恋的是“玉门关”、“渔阳”、“马邑”,反正都在绵延数千里的长城一带。长城成为闺中少妇的怨恨所归,于是便借“杞梁妻哭倒长城”的故事来消除心中的怨气。杞梁妻的故事实际上成为“旷妇怀征夫”。
明代大修长城,不堪徭役重负的百姓为发泄不瞒,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添加招亲、千里送寒衣等故事情节,使“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基本定型。
孟姜女并非姓孟,“孟”即排行老大之意,“孟姜女”应该是指“姜家的长女”。而且,在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
(本篇完)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
- “之战”官渡之战曹操的阵容如何?主力尽出,麾下名将几乎无一缺席
- “俗语”俗语:“好男有毛值千金,好女无毛旺三代”,是何意?
- 林志颖出道25周年发专辑 妻子携2岁双胞胎助阵
- 【师任堂:光的日记】师任堂:光的日记收视率不断下滑不尽如人意
- “太平军”当年北洋提督丁汝昌服毒自尽,究竟是以身殉国,还是畏罪自杀?
- “刘备”魏延其实很有才能,刘备早就看出,而诸葛亮却没看透
- 潘长江女儿潘阳今年多大了 潘阳身高是多少
- “旱情”大旱下内蒙古草原变“秃”:网友众筹帮牧民买草救牲畜
- “曹丕”曹操为什么不肯称帝?可他死后,曹丕又为何急不可耐地要做皇帝?
- “荆州”诸葛亮和庞统对荆州的看法,代表了两人战略分歧,体现了能力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