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套印”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

“套印”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

时间:2023-05-30 10:36:19来源:善本古籍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善本古籍的《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自明代万历时期始,出版业迎来了从质量印刷到数量印刷的转变。为了与趣味粗俗的大众流行出版物相区别,文人雅士积极设计刊刻将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书籍,视觉的愉悦感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重点。除了以个性化的书法摹写替代标准化的印刷字体之外,晚明士人在设计刊刻书籍时还特别注重图像的视觉感染力。原本被认为是通俗之作的插图书籍到了晚明时期开始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雅玩”,而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则为追求点缀淋漓的视觉效果提供了可能。以《湖山胜概》为代表的精美杰作向世人宣告了书籍作为独立艺术品的存在。

一、《湖山胜概》——一部案头雅赏的书籍

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部明代万历年间的彩色套印孤本——《湖山胜概》。这是一部由晚明杭州文人陈昌锡出版的书籍,该书以丰富的图像细节生动直观地记录了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生活,以及在旅行中对风雅品质的孜孜追求。《湖山胜概》不仅涵有宝贵的史学价值,其形式亦美妙绝伦:它包括12面四色套印插图和33面手书体上版刻印的题咏诗歌。套印风格完全采用平涂着色,单纯质朴,富有装饰感。书中的诗词使用了楷、行、草三种不同书体,刻印精美。整部书堪称诗、书、画、印、刻五绝,本身就是件珍贵的艺术品,代表了晚明书籍印刷出版的杰出成就。

《湖山胜概》采取了诗、书、画三者结合的设计形式。这种书籍设计形式在1600年之后十分流行,当时的旅游指南如《新镌海内奇观》(1609),画谱如《顾氏画谱》(1603)、《诗馀画谱》(1612),乃至春宫图册如《风流绝畅图》(1606)、《花营锦阵图》(1612)等都采用了这种装帧设计。至于诗、书、画三者结合的方式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程涓在《唐诗六言画谱序》中做了清楚的阐释:

天地自然之文,惟诗能究其神,惟字能模其机,惟画能肖其巧。夫诗也,字也,画也,文之迹也;神也,机也,巧也,文之精也。精非迹何以载,迹非精何以运。当其心会趣溢,机动神流,举造化之生意,人物之变态,风云溪壑之吞吐,草木禽虫之发越,惟诗、字、画足以包罗之。三者兼备,千载辉煌,独惜分而为三,不能合而为一,此文所以散而无统,传而易湮也。……新安凤池黄生权衡于胸臆,因选唐诗六言,求名公以书之,又求名笔以画之,俾览者阅诗以探文之神,摹字以索文之机,绘画以窥纹之巧,一举而三善备矣。

诗歌、书法、绘画这三种艺术形式相互作用的同时,各自的情境会不自觉地叠加,释放出一个更加广阔的意蕴空间。程涓称赞《唐诗画谱》的刊刻者黄凤池“一举而三善备矣”,其实这种设计方式在当时很流行,陈昌锡提出“凡诗不尽意者图写之,图不尽景者诗道之”,也是基于这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设计思路。

《湖山胜概》中的书法以行草为主,也有楷、章等其他书体,题诗的诸人如张寿朋、秦舜友、明纲、孙彦之皆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书法家,读者可以欣赏甚至临摹其中的书法。书中的版画部分采用了四彩套印的技术,这是当时非常先进的一种印刷手段。从风格上来看,《湖山胜概》与1606年刊刻的一部春宫版画《风流绝畅图》十分类似。藏书家叶德辉曾这样描绘彩色套印书籍的魅力:“斑斓彩色,娱目怡情,能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即便在四百馀年之后,翻开这部《湖山胜概》时依然能体会到那种振奋的感觉。彩色套印的印刷过程颇费周章,成本较单色印本高。套色种类越多,所费就越多,“刻一书而用数书之费,非有巨赀大力,不克成功。”陈昌锡只是个普通文人,他花费巨大成本,精心设计刊刻这部书显然不是为了追求商业利润。这部书的印刷数量非常有限,很可能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文人朋友圈中流传收藏。想要更好地理解《湖山胜概》在中国书籍历史上的文化意义,我们就必须将它置于中国古籍一个为人所忽视的传统中去考察,这个传统就是在明代万历期间兴起的单纯为观赏而出版的书籍。

二、作为珍贵古董的书籍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