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真的很差?澶渊之盟是怎样的?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静心读史的《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真的很差?澶渊之盟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大概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作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十六州之地是一个极其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远较契丹本部地区发达。
在军事上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幽州升为南京,在此南京建立了南面官,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岸。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人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两年后疮发去世。
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讨伐辽国的失败,在宋朝统治者内部产生了严重的恐辽情绪。之后又出现了王小波、李顺起义,李继迁联辽反宋,对宋朝的统治稳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严峻的现实迫使宋太宗重新考虑其对辽的政策。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来,辽被金所灭。整个宋朝,一直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订立于公元1004年。主要内容为:双方以白沟河为国界,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