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遗址”筑室于兹:渭河流域史前文明探源

“遗址”筑室于兹:渭河流域史前文明探源

时间:2023-03-14 14:05:27来源: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的《筑室于兹:渭河流域史前文明探源》,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10月1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馆,以“筑室于兹”为主题的渭河流域史前文明探源展举行。这里展出了渭河沿岸14处史前遗址出土的120件(组)文物,串联起沙苑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客省庄文化等不同时期渭河流域重要的史前文明——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2年1月20日,我前往西安半坡博物馆,专门参观了这个临时展览。展览从距今约212万年的蓝田猿人开始,以渭河流域史前文明发展脉络为线索,分为“民之初生”“华章初启”“华夏肇始”“文明曙光”四个单元,展示了这里辉煌的人类生活史、农业史、定居史、城市史,成为中国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1.沙苑文化

1955年,在渭南市大荔县沙苑地区发现数以万计的打制石器,包括细石器、石片和石核,细石器长度仅在两厘米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中石器时代。沙苑文化距今约12000—9000年,受到当时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人类从采集食物向生产食物发展,成为农业文明产生的关键时期。

2.老官台文化

1958年,在渭南市华州区老官台遗址发现早于仰韶文化的遗迹,也被称为“前仰韶文化”或者“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距今约8000—7000年,开始出现陶器,制作工艺粗糙,器物种类较少,圈足碗和三足器最具代表性。人们已经过上定居生活,种植以粟、黍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工具有石刀、石铲和石斧等。

3.仰韶文化

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发达的彩陶为代表,也被称为“彩陶文化”。

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存丰富,包括西安市半坡遗址、鱼化寨遗址、姜寨遗址和宝鸡市北首岭遗址等。陶器制作精细,农具配以木柄,农业发展出现规律,开始人工饲养猪和狗等。同时,在人们生活的居住区,普遍修建较大的环壕。

4.庙底沟文化

1953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发现另一种仰韶中期文化类型。庙底沟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分布范围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东至泰岱,西至湟水,北至河套,南至淮汉,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近年,在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发现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最大的环壕聚落,发掘大量房址、灰坑、陶窑、水井、瓮棺葬、成人墓葬等遗迹。除此之外,在渭河下游的华山脚下,密集分布着众多庙底沟文化遗址,出土彩陶表面装饰着花卉纹图案,跟传说中的华夏民族起源相呼应。据说,花卉纹彩陶与中华、华夏、华人的得名有关。

5.客省庄文化

1955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客省庄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中,发现具有陕西地方特点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文化,也被称为“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陶器以灰色为主,质地比较坚硬,大多装饰绳纹,器形有鬲、斝、罐等。

在西安市东郊浐河西岸的米家崖遗址,曾经发现内涵丰富的客省庄文化遗存,总共清理五座长方形白灰面房子,还出土了跟制酒相关的各种器物,包括阔口罐、漏斗和可移动的灶等。这个时期已经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夕,原始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取代,父系家族和个体家庭已经成为社会基本单元。

2021年3月,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东侧,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一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目前,已经发现各类遗迹300多处,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角器等,以及百余件质地通透的小件玉器。经过初步研究表明,太平遗址是一座距今4150—3700年的大型中心性聚落。

太平遗址已经进入夏代纪年,出现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跟周边同时期的文化产生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这里已经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了关中地区后来以周、秦、汉、唐为代表都城文明的基础。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