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遗址”【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探寻商周文明

“遗址”【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探寻商周文明

时间:2023-02-21 14:05:29来源:央广网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央广网的《【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探寻商周文明》,希望大家喜欢。

央广网鹤壁2月21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1932年春,位于浚县西北角的辛村墓地(现淇滨区金山街道辛村遗址)迎来科学考古发掘的第一铲。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随着一个个精美古朴的青铜器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灿烂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前,鹤壁市区域考古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也使鹤壁市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的辛村遗址。辛村遗址横跨淇河两岸,面积近10平方公里,是周代重要诸侯国卫国疆域核心区,也是两千多年前西周时期豫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内涵丰富,包括仰韶、龙山、先商、商代、周代等不同时代的遗存,周代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1931年,辛村村民劳作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的青铜器皿,器皿底部刻有24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后周公东征、康叔封卫的历史。该器皿被专家认定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名曰康侯簋(guǐ)。一年后,辛村附近发掘出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专家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

康侯簋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近些年,在多方努力下,辛村遗址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辛村临时性考古大棚建设等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当地谋划推进辛村遗址数字化展示项目,对遗址文物发掘保护展示大棚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全息投影、VR/AR等现代数字化技术,对墓葬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等遗址发掘成果进行数字化建模,全方位展示西周时期诸侯国王陵风貌及手工业文化,与安阳殷墟形成商卫文化链条,让游客在河南读懂夏商周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