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为此他看透世态炎凉,却没看清失败原因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用哥说球的《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为此他看透世态炎凉,却没看清失败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黄百韬的履历不是很光彩,他宿命的开始源于没有黄埔军校这块金字招牌的平庸出身,而且在这份履历上毫无忠义可言。他先是给直系军阀李纯当马前卒,李纯兵败失势后就头也不回的投靠了“狗头军师”张宗昌。而在张宗昌归顺蒋介石之后又投入了老蒋的怀抱。用蒋介石的话说他就是个“三姓家奴”,自然得不到老蒋的信任和重用。
其实黄百韬还是很
上进
的,他努力表现终于当上了兵团司令,但是和那些老蒋
嫡系
的兵团司令不同的是,他的部队都是一些
七拼八凑
的杂牌军。
淮海战役前中央军委制定的
战略方针
的第一步就是要打掉黄百韬兵团。为什么先收拾他呢?就是因为他在国民党里
最孤立,最不被信任
,所以最容易对付。当发现若干个我军
主力部队
行踪的时候,
黄百韬
的心中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粟裕的真正目标似乎是他的第七兵团,而绝非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要全线进攻徐州。
意识到这一点的黄百韬马上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徐州方向撤退。黄百韬的判断是正确的,之前
粟裕
针对徐州方向的调度完全是障眼法。此刻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的四个军位于徐州以东,这个地段如今已经是共军
围猎目标
,如果不尽快撤回徐州,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黄百韬打定主意要立即撤退的时候,徐州司令
刘峙
在电话里向黄百韬传递了蒋介石的最高指令:黄百韬所部需要等待44军到达新安镇的时候一起撤退。黄百韬
溜之大吉
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他必须在新安镇继续坚守两天与44军汇合。
当44军已经成为了
疲惫之师
抵达新安镇与黄百韬部会和的时候,黄百韬马上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全线撤退。但是此时黄百韬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没有事先组织人手架设渡河的浮桥,这让整个撤退的速度
延缓了下来
。大队人马只能从唯一的一座铁桥上缓慢的通过,黄百韬只能临时现组织人手开始架桥。
在黄百韬的部队渡河的同时,感到自己要
大难临头
的黄百韬把希望寄托在离自己不远的第十三兵团身上。13兵团的指挥官李弥正指挥部队在西南方向的
八义集
集结。急病乱投医的黄百韬马上赶到13兵团去向李弥求援,想让他策应自己不要立刻撤回徐州。
但无论黄百韬如何
苦苦相劝
,李弥铁了心的要执行上封的命令,火速撤回徐州。当时徐州方面的总指挥刘峙始终坚持我军的真实目标是徐州而不是黄百韬兵团,所有针对黄百韬的动向都是
烟雾弹
。刘峙做出这一番判断的根据实在让黄百韬费解,此刻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备受煎熬
。
李弥没有搭救黄百韬,
毅然决然
的撤走了。而第13兵团的撤走无异于敲响了黄百韬兵团的丧钟。因为此时在黄百韬的侧翼形成了一个可以趁虚而入的
巨大缺口
,华野的第13纵队马上利用这个时机从黄百韬的左翼切入,向第44师发起了进攻。
第44军当时驻守在回徐州的
必经之路
的曹八集,如果这里失手了那黄百韬的退路就完全被切断了,黄的兵团肯定是有死无生。遭遇猛烈攻击的44师在13纵的攻势之下
全军覆没
,师长刘声鹤饮弹自尽,曹八集被我军占领,黄百韬此时已经完全成为了瓮中之鳖。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电令黄百韬,务必
坚守阵地
,与共军血战到底。这下黄百韬没有了退路,只能死守阵地。此时我华野5个纵队的优势兵力
迅速合围
,黄百韬所部插翅难飞了。至此,黄百韬兵团覆灭的命运已经无法更改。
淮海战役之初黄百韬就对自己的结局有预感。他给同僚的信中是这样写的:“万一我被共军包围,希望兄弟部队能够
施以援手
。这次大战不同以往,是关系着党国命运的
主力决战
。希望大家可以团结一心,互相扶助,否则最后一定是同归于尽、有死无生之局面。
结语:
黄百韬最后的遗言有些悲凉,他说:“请告知大总统,我黄某人受总统
知遇之恩
早就把这条命交给了他。我虽然没有这个荣幸能做总统的学生,却有这个机会
为国尽忠
,聊表寸心。”
从他委婉又凄凉的遗言看来,黄百韬早就看透了国民党内的
勾心斗角
,所以在失败和死亡降临之前还是比较从容的。但是他只是看透了世态炎凉,却没解读出
蒋介石的人性
,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话语。可怜黄百韬至死也没搞明白他失败的
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