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三国谋士按实力分为五档,司马懿排第3档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书凌轩阁的《三国谋士按实力分为五档,司马懿排第3档》,希望大家喜欢。
第五档:逢纪、李儒、诸葛瑾、田丰、蒋琬、徐庶
第五档谋士算得上是“贤臣”,能准确地判断局势,分析形势走向,但不能给出战略规划。
袁绍为了夺取冀州,逢纪利用韩馥胆小怕事的特点,建议袁绍偷偷邀请公孙瓒攻打冀州,结果公孙瓒屁颠屁颠的来了,怕事的韩馥却早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李儒是董卓麾下头号谋士,他在董卓麾下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周瑜在东吴的地位,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国前期董卓横行一时,关键就是出于李儒的谋划。
孙刘联盟的倡导者有两个,一个是鲁肃,另一个是诸葛亮。诸葛瑾与鲁肃、诸葛亮关系密切。周瑜、鲁肃整天忙于军务,诸葛瑾就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
诸葛丞相逝世后,蜀汉“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徐庶虽然也很想和诸葛亮双剑合璧,携手襄助刘备成就王霸之业,成就一段千古佳话。但曹老板不允许,徐庶只能离开了刘备。
第四档:程昱、刘晔、张昭、姜维、邓艾
第四档谋士在内政或者战事方面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还不足以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
曹操的诸位谋臣,大都跟在他身边出谋划策,惟有程昱常年领兵在外。程昱虽有谋士之名,反而更像战将,所以时人都称之为“智将”。既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也是临阵杀敌的勇将,可谓“文武双全”。
刘晔被许劭赞为【佐世之才】,他长于战略,眼光独到,多次献策险些改变天下格局,可惜没被采纳。夷陵之战刘晔建议曹丕趁机伐吴,曹丕不听。
张昭只有在孙策那儿才能发挥本领,一来互相拜了把子,二来孙策的性格决定。相比孙权,孙策的心胸的确是宽阔得不行。
姜维邓艾是宿敌,邓艾赢了,但姜维更强。姜维连续挫败了邓艾和诸葛绪6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顺利与蜀军主力会合,当时约45000人在剑阁守着钟会10多万人,而且钟会“不克,引退”。听说诸葛瞻全军覆没之后,姜维剑阁不要了,“率其众东入于巴”,同时探听成都方面情报时,刘禅就投降了。
第三档:司马懿、沮授、鲁肃、郭嘉、法正、陈宫
第三档谋士在内政、战事方面算是三国翘楚,辅佐主公击败强敌,有改变三国走向的能力。
法正字孝直,出身士族。法正的去世预示着刘备折断翅膀。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感叹,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劝阻主公东征,即便不能劝阻如果随军出征也一定不会导致大败而归。
袁绍就是在沮授的辅佐下,击败了公孙瓒和韩馥,占据了天下四州。
陈宫是吕布麾下头号谋士,辅佐吕布两次击败曹操,还占据过兖州、徐州。
鲁肃的战略阳光很高,他能看透天下大势,虽不像法正那样擅长奇谋,但也是一位很强的谋士。
司马懿和郭嘉,这两位都是被热捧的谋士,甚至抬到了诸葛亮之上。司马懿何德何能,在诸葛武侯之上?司马懿握着十倍的兵力,七八倍的粮草,愣是被诸葛亮打得龟缩防守,不敢出战,只敢跟诸葛亮拼资源,拼消耗。
郭嘉就更不行了,说实话郭嘉还不如司马懿,除了那个“十胜十败论”,郭嘉还有什么?
第二档:贾诩、庞统、陆逊、荀攸
第二档谋士能决定一场大战局势走向,都有守土开疆的实力。
什么叫算无遗策?就没有他计算错的事情。贾诩这个人懂得临场应变,不死守成规。贾诩直接导致曹老板亲儿子曹昂之死,但贾诩一点事儿都没有。有一位疑心极重的老板,贾诩还能顺利活到曹丕继位,七十七岁寿终正寝的人,你说他厉不厉害。
“凤雏”有着十分深的蕴意,表面看是还未长大的凤凰,但是一旦遇到能够培养他的人,便能一飞冲天变成九天之凤,可惜庞统还没展示他的雄心壮志,就因为带兵攻城而被飞箭送走,英年早逝了。
陆逊在夷陵“忍辱负重”,拖到关键战机火烧刘备连营,其战术能力不可谓不强悍。可一到和魏国交战,不是各种失踪,就是劝孙权别打了见好就收。
荀攸的定位是专业技术人才,智囊。《三国志》描写了他被欺负后的忍耐,性命危险时镇定,为人低调,严守秘密,抓不住把柄。
第一档:诸葛亮、荀彧、周瑜
第一档的三位谋士,都是由“王佐之才”的千古贤臣。
他们帮助一个雄心勃勃的诸侯谋划出将来几十年的战略规划,让主公崛起于三国乱世。
赤壁之战,就是周瑜人生的巅峰。战前,周瑜分析局势,指出曹操失去大义,后方有马超、韩遂之类的后患,加上兵马不善水战、水土不服,成功说服孙权抗击曹操。孙权称赞说“此天以君授孤也”,真正下定了抗曹的决心。没有周瑜,也就没有三国鼎立。
读三国,荀彧的名字容易被读错。有些人就一口一个「狗或」,现在回想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文化真的太可怕了。荀彧不是单纯的谋士,如果把曹魏看成公司的话,他既是创业元老,又是合伙人。荀彧帮曹老板一手组建了班底。没有荀彧,也不会有曹魏。
诸葛亮,躬耕陇亩的闲云野鹤,观其大略的随心淡然,制琴弹唱的潇洒自如,如潋潋清波般流长。怎样用苍白文字描摹出先生的气魄风骨,是抗下飘摇江山的扶大厦之将倾,也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