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梁山”用孙子兵法和陶渊明挽歌分析金圣叹十点质疑:射杀晁盖的为什么不可能是宋江?

“梁山”用孙子兵法和陶渊明挽歌分析金圣叹十点质疑:射杀晁盖的为什么不可能是宋江?

时间:2022-12-04 16:25:26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半壶老酒半支烟的《用孙子兵法和陶渊明挽歌分析金圣叹十点质疑:射杀晁盖的为什么不可能是宋江?》,希望大家喜欢。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金圣叹最喜欢的是李逵,最厌恶的是宋江,但是以现在眼光来看,这两个黑厮原本就是一丘之貉,或者说宋江是噬人之虎,李逵则是为虎作伥。

金圣叹为了洗白李逵不惜睁眼说瞎话:“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金圣叹应该是读过无数遍《水浒传》的,他给予李逵如此高的评价,显然是故意忽略了李逵屠灭扈家庄、斧劈小衙内的罪行,或者干脆把责任都推到了宋江头上。

宋江是不是背黑锅暂且不提,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来聊一聊金圣叹对宋江的十点质疑,或者说他认为“宋江弑晁盖”的十个证据,有哪一个是靠谱的。

金圣叹看到的《水浒传》应该是“贯华堂刻本”,刊印于明崇祯十四年,跟咱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晁盖临终遗言,很多版本都没有“贤弟莫怪我说”六个字,这六个字也被金圣叹拿来当说宋江谋杀晁盖的第六个证据:“晁盖遗誓,先云“莫怪”,六也。”

在这第六点质疑或证据前后,金圣叹还提出了九个可疑之处:“风吹旗折,吴用独谏(很多版本中宋江也劝了),一也;戴宗私探,匿其回报,二也;五将死救,余各自顾(不同版本救晁盖名单不同,有的说是只有三阮和刘唐白胜五位好汉救护宋江;有的说是呼延灼、燕顺拼命挡住追兵,让刘唐、白胜保护晁盖先撤,阮氏三雄和杜迁宋万都跳进水里先逃跑了,也不知道曾头市周边有没有大河),三也;主军星殒,众人不还,四也;守定啼哭,不商疗治,五也;骤摄大位,布令详明,七也;拘牵丧制,不即报仇,八也;大怨未修,逢憎闲话,九也;置死天王,急生麒麟,十也。”

金圣叹这十点质疑,让我们看到了“莫须有”的影子,其中至少有七八条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宋江对晁盖是否进行劝阻,都不会改变晁盖的决定,因为他当时已经急眼发了毒誓:“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得这畜生,誓不回山!”

晁盖的恼怒是可以理解的:宋江上梁山后,多次带队出征,不但跟新旧头领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也在江湖上博得了极高威望,所以金毛犬段景住偷来大金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也是要送给梁山二把手宋江,而不是送献给头把交椅上坐着的晁盖。

宋江日渐高涨的人气,已经对晁盖的寨主之位构成了实质性威胁,如果晁盖再不有所表现,就会变成诸葛亮羽翼下的阿斗刘禅了。

晁盖一言既出,宋江自然能理解其中的两层含义,如果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反驳,晁盖就可能把一腔怒气撒在他身上,那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江说与不说都一样,所以金圣叹提的第一条理由并不成立:如果宋江不劝就有谋杀晁盖的嫌疑,那么前几次晁盖允许宋江带队下山,岂不是也心怀叵测?

戴宗下山打探消息,并不是没有回报,因为在林冲败逃的路上,戴宗已经奉带着宋江的撤退命令迎上来了——如果戴宗没有回报,宋江怎么下达命令?晁盖一夜之间战败,宋江想救援也来不及。

其他几条读者诸君自有公论,半壶老酒只想用陶渊明的一曲挽歌,来解释宋江在晁盖身亡后的看似反常其实很正常的反应:“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即使是夫妻,死了一个,另一个也不会跟去。晁盖死了,如果宋江整天哭得昏天黑地啥也不干,那他就不是枭雄而是废柴了。

跟和尚聊聊天,进行一下人事调整,宋江做这些事,都不应该作为他谋杀晁盖的证据:不想当盗魁的强盗不是好强盗,任何一个二把手,都不可能没梦到过自己上位后该如何提拔自己的人。

至于坑玉麒麟卢俊义上山,那也是大圆和尚先提起来的,宋江一开始也没对卢俊义上梁山抱啥希望:“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

真正早有预谋要坑卢俊义的,恰恰是晁盖的发小兄弟智多星吴用,而且晁盖也可能知情——卢俊义上梁山,也可以削弱宋江的影响力:“吴用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卢俊义上梁山,往后打仗的事情就不能由宋江一人包办,卢宋二人争锋,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托塔天王晁盖。

金圣叹说晁盖陨落而梁山军不肯撤回也是宋江授意,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林冲接过前线指挥权的时候,晁盖还没死呢!

林冲没有在第一时间撤军,不同版本的说法都是一样的:林冲想撤,但是有人反对,反对者在有的版本是双鞭呼延灼,有的版本中是全部参战头领。

林冲不能把梁山军撤回来,说明他在军中的威信还不够,有些人并不听他的。

一个或所有前线头领反对林冲及早回山,可能也是另有打算——怕他回去与宋江争夺头把交椅。

林冲上了梁山之后,再也不像原先那样唯唯诺诺,他火并王伦的时候毫不手软,其忘恩负义翻脸无情,也足以令人胆寒。

晁盖死后,林冲和吴用、公孙胜是开过秘密会议的,然后他们才一同推举宋江代理寨主之位,这是试探,还是林冲自认为德能不足以服众,那就只有他们三个清楚了。

晁盖死后,不但宋江没有张罗报仇,就是参与智取生辰纲的那帮元老,也没有进行催促,这是符合古代礼仪的:“不加丧,不因凶,大丧不战,战则不吉。”

哀兵必胜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当时梁山之主刚刚挂掉,士气低落人心不稳,仓促出战,可能会比晁盖败得更惨——梁山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打顺风仗、太平拳还凑合,一败再败之后,那些违心投降的原朝廷军官,难免会有离散之心。

赢,没有把握;败,承受不起。宋江的军事水平一般,梁山刚刚易主,军中缺乏能必胜史文恭的顶尖高手,这时候去打曾头市,宋江就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晁盖。

这样算来算去,金圣叹的十条证据,就只剩下“守定啼哭,不商疗治”一条了——他为什么不把神医安道全请来为晁盖疗伤?

说宋江故意不请安道全,那可是冤枉他了:他是在疽发于背被治好之后,才第一次听说安道全之名、见了安道全之面。

金圣叹在一百单八将中“独恶宋江”,把一切污水都泼在宋江身上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宋江根本就不用派人暗放冷箭,这黑厮虽然不是好人,但毕竟也是鹰视狼顾的一个枭雄,《孙子兵法》也应该是读过的。

祝家庄实力不如曾头市,没有孙立做内应也拿不下来,晁盖带着五千人马就敢却打拥有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原本就是自寻死路,宋江坐享其成就行了:“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晁盖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梁山军以弱势兵力长途奔袭,曾家军本土作战且又数量占优,晁盖之败已成定局,宋江又何必多此一举?

要是以金圣叹的十点质疑为依据,“宋江谋杀晁盖”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但是在半壶老酒看来,晁盖之死,宋江还是难辞其咎:即使没读过兵书的人,也知道晁盖此去凶多吉少,他为何不劝晁盖多带些头领和喽啰?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宋江下山,众头领踊跃跟随,晁盖亲征,居然要“请启”二十位兄弟相助,巨大的反差,恰好表明了此时梁山人心向背,晁盖粗犷豪迈义薄云天,宋江口蜜腹剑阴险狡诈,为什么众好汉心向宋江而无视晁盖?

对此半壶老酒有一个想法,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梁山原本就是恶人、坏人、小人居多,晁盖很难跟他们有共同语言,他要杀杨雄石秀,就“寒”了很多“梁山好汉”的心,即使没有曾头市之战,晁盖也命不久矣!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