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分封是怎样的制度,让清朝近300年没出现藩王叛乱的现象?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半夏微澜史的《宗室分封是怎样的制度,让清朝近300年没出现藩王叛乱的现象?》,希望大家喜欢。
在中国历史上大的朝代更替,除了会有战乱伤亡,民不聊生。当然还会有社会的再一次大洗牌,使得社会上的阶级差距再次趋于平衡。当然新建立的王朝也会在前一段王朝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制度,形成新的文化。
与此同时新的王朝也会吸取前一个王朝的经验与教训,包括前一个王朝所犯的错误,下一个王朝也会进行修复与更改,中国的王朝政治在一次次的升级修补后逐渐趋于完美,在清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管理着当时最大的、效率最高的,经济最强的一个大国。
其中清朝对明朝改变最大的就是,朝所实行的宗室分封政策的改变,它吸取了明代的教训,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分封政策,形成了完善的分封方案,避免出现了明朝藩王作乱的现象。
明朝的藩王制度的好与坏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由乞丐最后成为皇帝的唯一一人。境遇的变化大,让他处事风格更为不一般。朱元璋在位时干了不少好事,严查贪官污吏,实行特务制度,一定程度上给百姓减负。但是为了防止在他死后功臣造反,利用案件大肆屠杀功臣,造成大量功臣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为了防止功臣叛乱,他大力人用自己的亲属、儿子,共同拥立与保护这个国家。
但是讽刺的是等到他死之后,恰恰是他相信的儿子造反,把他的亲孙子朱建文的天下夺走。朱元璋建立的宗藩制度,不仅没有帮助明朝兴盛,还总是引起诸王反叛,王朝运行到最后,恰恰还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皇子与宗室子弟,被分封到国家各个地区成为藩王,可以限制地方军队权利的膨胀,也可以限制地方将领的权力,监视地方,避免朱家的权力不会被别人夺走。但是宗藩制度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畸形的产物。在朱元璋在还没有去世之时,他的爱子朱标就去世了,朱元璋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让年轻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继承皇位。
这样做不仅使得手里掌握重兵的朱元璋的儿子们感到不服,更使得新登基的年轻的朱建文,感到惊慌。于是刚刚上位未稳的建文帝就急迫地想要削藩。在建文帝不断强力削藩,逼死了几个藩王之后,朱棣被迫起事反抗。最终成功打败了建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叛乱成功做皇帝的君主。朱棣的成功主要原因还是朱元璋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宗藩条例》。
朱元璋设立《宗藩条例》最重要的想法就是:“藩屏帝室,永庸多福。其实后来的结果表明,很多的问题就是藩王带来的,不但没有给帝室带来什么福,在朱元璋死后没有多少年,帝室就被他儿子朱棣给掀翻了,这也算中国历史上很大的一个讽刺了。
明朝开国之初对待藩王的待遇十分的优厚,有着各种特权。首先藩王拥有所在地方的最高军事指挥的权力,地方的军队可以全部听从藩王的调遣。每个藩王都可以有自己的守卫军,朱元璋在《宗藩条例》里规定,每个藩王可以有三个守卫,每个守卫从3千人到二万人不等。也就是说每个藩王都可以拥有六万人的私人部队。
不仅仅是军权,明朝给藩王的宗禄更是丰厚。亲王的禄米一年有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除了每年有禄米,还给他们大量的良田与奴仆。除了这些藩王还在所在地区有官署机构,在地方上还有行政权利。这在地方上各个藩王完全就是一方诸侯。
由于权力过大朱棣在登上皇帝的位置上也在考虑削藩,于是在他的主持治理下,先是削去了藩王的兵权,使得各个地方的藩王不能再做乱、造反。没有削减藩王的俸禄,这个时候的藩王除了没有兵权,在地方也还是骄奢淫逸地生活着。
这个时候藩王的数量还不多,朝廷还是可以维持藩王的禄米,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到了嘉庆一朝,藩王世袭罔替,生育的孩子很多,都需要国家的禄米进行供养。嘉靖朝一年的岁入税米四百万石,一年光宗藩禄米就需要八百五十三万石,光光是宗藩的禄米,明朝就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
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帝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国家也会被这些宗藩吃倒,于是下发了新的《宗藩条例》,对宗藩进行严格的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宗藩已经享受惯了,在地方,地方政府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宗藩在地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更加加剧了明朝根基的腐败、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清朝对明朝宗藩制度的改进
清朝在明朝灭亡后,由北方进入内陆,在洪承畴与吴三桂的帮助下,顺利夺取了天下,平定了中国的各个势力,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明朝之后建立的清朝,但是清朝一直不认为是自己灭掉的明朝,事实上也确实,明朝亡于农民起义,清朝只起了间接作用。
清朝十分崇拜明朝,在各个地方都以明朝为榜样。很多政治制度都是直接沿用或者是效仿大明的政治制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制度,清朝对它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那就是宗藩制度。
确切来讲明朝对于宗室是一种“封藩制度”,清朝对此的改革就是“封而不藩”。大清王朝早期,靠的是“八旗子弟”打下的天下,“八旗制度”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创立的一种军事联合体系,把不同族的人划进一个体系里,增强了团结性与战斗力。但是在这个时候整个权力是较为分散的,八旗制度之下的各个领袖在军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权利,可以对军队进行一部分的调动。
在开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军队的权力在康熙时代终于逐渐走向了稳定的统一,内部的亲王以及贝勒全部被规定留在京城。除非皇帝另有调用才准许出城,这对于皇族来说是一个限制,但是这样的限制,会让他们更加规矩,不至于危害民间的百姓,甚至统治一方,不听从中央的调令,最终还容易反叛。
清朝皇室被禁锢在北京地区,使得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出现藩王叛乱的情况,所消耗的中央资源也很少。客观上对于清王朝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也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颓废,每天没有事干只能飞鹰走狗,也不会穷死,也饿不着,久而久之,八旗兵失去了战斗力,最后还是被外国列强所欺辱。
宗室的管理难点在哪
对于国戚的管理始终是中国王朝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皇亲国戚是一个国家的特殊群体,这些人身份高贵,往往占据着很多的资源,拥有着很多特殊的权益;另一方面这些人很可能也会因为本身的身份受到打压与排挤,所以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使得封建王朝对于这一群体的安排始终无法相处一种很好的办法。既不能限制太过苛刻,又不能太过放纵,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清王朝虽然在制度上严格限制了宗室的权利与俸禄,使得宗室对王朝的统治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宗室的颓废成了清朝末期宗室的最大问题。清朝皇帝是一个外来的民族,满族势力无限颓废下去,清朝皇帝就非得继续任用汉臣。
但是朝廷还是满族人的朝廷,满族与汉族之间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导致了最后清朝不敢任用汉族的能臣,满族由于长时间的堕落,人才太少,无法任用。汉人不敢用、满人不能用。就在这样的尴尬情况下,清朝最终失败。
结语
宗室分封制能让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藩王的叛乱现象。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是依靠团结各个势力、集中各个势力的力量,最终打败了旧有的势力。但是随着整个势力的成功。可以分配的利益越来越少,这就出现了势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其中的矛盾,这就成为了皇帝最为重要的事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清朝,皇权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宗族的任用。在前期,皇权力量相对较小,宗族受到重用。在打完天下后,皇权力量逐渐扩大,皇权通过不断提拔新兴力量调和宗族的势力。
到了王朝末期,皇权能力下降,皇权又重新启用宗族势力,但是现在的宗族势力由于长时间的不受重用,其绝大多数已然不堪重用,最终要么王朝衰败,要么国家被几个权臣所控制,最后王朝还是躲避不了衰亡的风险。
清朝对于宗室分封的改进相比于明朝已经有着巨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效果还不够完美,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制度限制。因为无法突破这些限制,封建王朝才会最终被淘汰。被淘汰之后新的时代才会到来。
参考文献:
《清史通鉴》
《明朝简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