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黄埔一期的学生成才率高,资历不是全部,还有阵亡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剧透历史V的《黄埔一期的学生成才率高,资历不是全部,还有阵亡率》,希望大家喜欢。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中,一期生可谓“将星璀璨”。多数人成了国共两党的中坚力量,这是之后毕业的学生所无法比肩的。尽管资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不是全部。黄埔一期共毕业635名学生,在经过两次东征和北伐后,仅剩300多人,阵亡率接近50%。可以说,能活下来的人大部分经历过九死一生。
在黄埔军校最初的课程安排中,学生们需要经过三年的学习、训练才可以毕业。但是,由于新旧军阀战争不断,蒋介石急需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黄埔的学期最终被压缩至半年。半年能学有所成吗?可能蒋介石心里也没有底,不过有一个地方却可以考核他的学生:战场。
1924年11月30日,黄埔一期生毕业。两个月后,他们就被编入教导第一团(团长顾祝同)、第二团(团长蒋鼎文),准备东征。在这次战斗中,学生们的职务主要是连长、排长或是营、连的党代表。多年以后,郑洞国曾回忆东征首战(淡水城之战)时的情景:“子弹好像从我的脸前飞过,一个个同学在我的身旁倒下了……”对于初入战场的郑洞国,至少保住了性命。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蔡光举却牺牲在冲锋的路上。
蔡光举曾就读于厦门大学,在东征时担任第三营党代表(还有一说法是营长)。在攻打淡水城的战斗中,他担任“敢死队”队长(共110人,由士兵和黄埔军官组成)。最终,蔡光举身中数弹、英勇牺牲。不难想象,如果蔡光举不牺牲,那么他很可能也会像胡宗南、杜聿明等人一样,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
国民党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军官,共产党人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北伐过程中,叶挺独立团打出了威名,其帐下有三名将领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是周士第、许继慎和曹渊。
在贺胜桥战斗中,许继慎的肋骨被打穿,命悬一线。周士第立刻向叶挺请命,接替许继慎继续战斗。临行之前,周士第立了军令状。可以说,当周士第看到身负重伤的许继慎后,就抱了必死的决心。当然,周士第并没有牺牲,最后还成为了开国上将。然而,他的另外一名亲密的战友曹渊却牺牲在武昌城下。
与蔡光举一样,曹渊也是“敢死队”队长,他的目标是武昌城。当“敢死队”还剩下10几个人时,曹渊准备给叶挺写最后一份战报。当他写到最后一个字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如果说蒋先云的死让大家感到格外地惋惜,那么曹渊牺牲同样不亚于这位“黄埔三杰”(之一)。后来的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听闻曹渊牺牲后,非常的痛心,特意写文章悼念。要知道,两人因为信仰不同,平时有不小的矛盾。
在东征和北伐的路上,国共两党都有很多出色的军官殒命沙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从战场活着走出来的人,必然得到了更多的锤炼,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意志方面。
从平定商团叛乱到两次东征再到北伐,黄埔一期的学生以生命为代价,从一群“菜鸟”走向成熟。当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共同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淞沪战场上,国民党最精锐的四个德械师全部由黄埔一期生率领(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87师师长王敬久,88师师长孙元良,36师师长宋希濂);在华北战场上,徐向前、陈赓、左权等黄埔一期生也打出了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百团大战”等经典战役。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24年,这些不同年纪、不同职业的人从天南海北聚集到广州黄埔岛上。他们可能无法想到今后会遭遇多么大的牺牲,更无法想到“黄埔一期”即将成为每个人一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