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舍人”五代十国时期,中书舍人的政治参与情况

“舍人”五代十国时期,中书舍人的政治参与情况

时间:2022-11-24 15:16:17来源:坊间的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坊间的历史的《五代十国时期,中书舍人的政治参与情况》,希望大家喜欢。

唐前期,中书舍人通过六押制度行使参议表章权,开元二年五花判事出现之后,六押制度逐渐被破坏,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也随之被侵夺,至安史之乱之后,中书舍人的六押制度彻底废停。

后梁建立以后,中央官职基本沿袭唐制,因此,中书舍人在后梁朝也并没有参议表章以及判事的权力。至后唐,虽然末帝曾颁布《饬中书舍人诏》,强调中书舍人在实际行政中的独立性,但中书舍人的封驳权仍然没有恢复。

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也未见中书舍人封驳奏议的记载。就总体而言,五代时期,中书舍人没有参议表章权,但是,并不能认为五代时期中书舍人完全独立于五代的政治之外。

这一时期,中书舍人主要通过参议进奏的方式参与政治,表明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目前政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当时的职官制度、用人制度、农业、币制、藩镇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十国时期的中书舍人在政治中也没有封驳权,其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是进奏和劝谏。此外南唐朝,中书舍人也曾参与党争,南唐时期宋党与孙党的大部分党羽,都曾担任中书舍人一职。

中书舍人参与党争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同一党羽的中书舍人互相提携,对立两党之间的中书舍人互相倾轧,皇帝还以中书舍人为排斥、打压党羽的媒介,通过中书舍人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党争中的权臣侵夺。

一、中书舍人与五代政治

1.后梁

后梁时期,梁太祖朱温受禅之前,军谋大政,都委任给敬翔,受禅之后,对敬翔更为器重。因此,后梁太祖朝,庶务大都由敬翔负责,中书舍人参与疏奏的情况很少。

至末帝时期,始有中书舍人奏疏,参与政治的情况。龙德元年,中书舍人马缟奏请修改基层组织的名称,梁末帝对马缟的奏请持肯定态度,并按照其奏请修改郡县名。由此可以看出,后梁时期中书舍人并非“只知撰制,不知机务”。

2.后唐

后唐时期,中书舍人奏疏较为频繁,在政治活动中较为活跃。其中,以程逊为最。程逊在担任中书舍人期间,上言“民间机织多有假伪,虚费丝缕,不堪为衣,请下禁止,庶归朴素。”

之后,程逊又与学士和凝、张砺等上十三事。凡官员黜陟、内外考课、地方监察、边镇安全、屯田括田、民籍户口以及铸钱等方面均有涉及。卢詹在任中书舍人时,曾于天成三年上言建议在正殿接见外国朝贡的使者,他认为在正殿接见外国朝贡使者,可以彰显本朝的文明风物。

后唐时期中书舍人上言陈事者不胜枚举。此外,后唐时期,末帝曾发布诏敕加强中书舍人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五代会要·杂录》载: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敕:“中书舍人所撰诰词,当以其人扬历功效,分明训奖,以代王言。”

3.后晋

后晋时期较为上疏活跃的中书舍人有王易简、李详、陶谷以及窦贞固。王易简建议晋高祖在政权初定之后,认为“以严刑峻法,则三军益叛,急征暴敛,则百姓愈逃”,规劝晋高祖应当循序渐进地治理国家,不宜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晋高祖评价王易简“手演王言,心资帝业”,采纳其建议,并将王易简所进的《渐治论》收入史馆。陶谷在任中书舍人时,“尝请教习乐工、停二舞郎,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

窦贞固为中书舍人,天福三年奏曰:臣伏睹先降御札,……臣今欲请降敕命,指挥文武百寮,每一司之内,共集议商榷一士奏荐;述其人有某能某解,堪为某官某职,便请朝廷据奏荐任用。若能符荐,果为当才,即请量加奖赏;或有乖共举,兼涉徇私,亦请量加殿罚。

窦贞固上言建议通过官员举荐的方式,网罗人才。晋高祖采纳其建议,晋高祖在回复窦贞固的奏疏中提到,窦贞固虽然为中书舍人,职在禁庭,但是仍然心系朝政,从这一点来看,晋高祖对于中书舍人上疏的情况感到欣慰,鼓励中书舍人积极参与朝政。

又有李详为中书舍人时,在奏疏中提及的裁汰冗员、严格章服授赐标准等问题,宰相对其评价道“爰具上章,乃是大纲,且非小善。既叶圣人之教,可嘉君子之言,往赐施行。”时宰相认为李详提出的问题并非无关痛痒,而是在当时可为“大纲”,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按照李详奏疏付诸实施。

由以上计策材料可以看出,后晋时期,无论宰相还是皇帝,对于中书舍人上疏的奏议都非常认可,并且给予其很高的评价,鼓励中书舍人积极上疏言事,鞭策时政。

4.后汉、后周

后汉后周两朝,中书舍人上疏进奏的共两员。后汉刘涛为中书舍人,乾祐二年上言建议,在上贡之时,不应以同一标准要求各个方针。方镇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上贡的物品应按照其物产视情况而定。

又窦俨为中书舍人,显德四年曾上疏言事,凡数千言,内容涉及官制、农业、刑法、兵制、礼仪、宗庙、乐舞等诸多方面,周世宗“览而善之”。

二、中书舍人与十国政治

1.中书舍人进奏劝谏

五代,中书舍人通过上述进奏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对于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见解,如王易简的《渐治论》,程逊等人上疏治国十三事等。

而在南方的十国,翰林学士等顾问迅速膨胀。此外,十国还设立了名目诸多的学士,这些学士都是以文臣来充任,以备皇帝随时顾问,是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因此,十国政权中书舍人的权力为其侵夺,中书舍人通过上疏参与政治的情况较少,参政的手段相对五代的上疏言事之外,也有劝谏的例子。

十国时期通过上疏、劝谏参与政治的中书舍人有韩熙载、潘佑以及乔匡舜等人。潘佑为南唐后主朝中书舍人,时南唐党争激烈,后主任用奸佞,潘佑屡次劝谏,后主不纳。

潘佑无奈,在《上后主疏》中更是说道“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后潘佑自刎,母及妻子徙虔州。

又有同朝韩熙载,在任中书舍人期间,曾上疏整顿币制,《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载:“俄而拜中书舍人,从时望也。公虽才识优赡,而质性疎散,凡在位者,道复不同,御史深居移病,罕与朝谒。时兵兴之后,国用不充,公援古酌今,请以钱为币,时献计者甚众,玄宗独以公议为长,即拜户部侍郎,充钱币使。”

除进奏上疏之外,十国时期的中书舍人还通过劝谏的方式参与政治。保大十四年,后周将领李谷率兵在上窑大败唐师,不久,周主率师南下,南唐将领刘彦军率军抵抗周师,战败,元宗遂欲亲御周师,“中书舍人乔匡舜极谏,贬匡舜临州。”虽然乔匡舜因为劝谏被贬,但是元宗却听从了乔匡舜的建议,于是“亲行之议亦寝。

2.中书舍人与党争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是党争最为突出的一朝。南唐的党争是以宋齐丘为首的冯延己、查文徽、陈觉等宋党与以孙晟为首的江文蔚、韩熙载、常梦锡等的孙党之间的斗争。

党争中的多数人都曾任中书舍人,在此期间,同一党的中书舍人互相举荐。如陈觉,初为宋齐丘门下客,“齐丘荐为楚王景迁教授,累官兵部侍郎、宣徽使”。潘佑受中书舍人陈乔、户部侍郎韩熙载推荐,释褐校书正字,官至至中书舍人。

对立的宋党与孙党之间的中书舍人则互相倾轧。徐锴在元宗朝已经担任虞部员外郎,后主李煜继位后,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按照惯例,应当迁为中书舍人。时游简言为相,压制徐锴,久不以徐锴为中书舍人。

又潘佑任中书舍人时,南唐日渐衰落,用事者充位无所为,潘佑“愤切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词甚激讦,”后有在《上后主疏》中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排之,后主怒,……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刎。”

潘佑与张洎在任中书舍人之前“素亲厚”,两人由于党争的关系,在任中书舍人之后逐渐对立,最后张洎以潘佑的奏疏中言辞不当为由,陷害潘佑。

宋人所著作《江南余载》中也评价道:“张洎、潘祐俱为忘形之交,其后俱为中书舍人,乃相持。祐之死也,洎盖有力。”由此可见,南唐朝,由于党争的原因,分属于不同党派的中书舍人之间的倾轧非常严重。此外,皇帝也利用中书舍人压制党人,保证皇权。

三、总结

中书舍人是中书省重要的职官,自魏晋至明清,都在行政中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唐宋时期,随着三省制的确立和演变,中书舍人相关的制度也不断成熟。因此,中书舍人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自晚唐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被废停之后,五代十国时期,中书舍人的这一职权始终没有恢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五代十国时期的中书舍人完全独立于政治之外。

这一时期的中书舍人通过进奏上疏和劝谏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五代十国时期的中书舍人,并非唐末以来的“只知撰书,不知机务”,而是与政治息息相关,仅是参与政治的方式有所改变。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