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王羲之”本是无价之宝,却两次被专家鉴定仿品,三年后终成镇馆之宝

“王羲之”本是无价之宝,却两次被专家鉴定仿品,三年后终成镇馆之宝

时间:2022-11-18 19:55:37来源:胖猫读历史1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胖猫读历史1的《本是无价之宝,却两次被专家鉴定仿品,三年后终成镇馆之宝》,希望大家喜欢。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不少的宝贝,但很多都埋在地里,没有被挖掘出来,也有一些被黑心的人卖到了海外,更多的都在个人的手里,一代代流传下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渐渐忘了家里有什么东西,都被当作废品处理了,有一段时期,收藏非常热,就是因为这段时间很多人大量卖出家里的旧物,通过收藏一夜暴富的人多了,所以才热起来,到了现在,这样的手段已经很少了,大家对文物也都有个认知,再想买到好东西,就需要眼力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博物馆,博物馆有很多镇馆之宝,有些就是无意间发现的,发现的过程还非常有趣,比如上海博物馆有一东西,得来的经历就非常传奇,让人捏了一把汗,差点就错过了一个珍贵的宝物。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万育仁,他是当时文物清理小组的工作人员,这件镇馆之宝就和他有关。那是1972年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很特殊,所以收上来不少文物,有天大家就凑在一起清理这些文物,很多东西被鉴定为真后就会收起来,那些鉴定是假的就直接扔到垃圾桶了,万育仁为人严谨,他怕有遗失的宝贝没有鉴定出来,就总在大家把东西都扔掉后,再检查一下垃圾桶,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没想到竟为上海找到一个无价之宝。

那是一张不太大的“废纸”,上面写了不多的字,落款是王羲之,万育仁打开一看就觉得不太对,这明明是张字帖,而且根据他的经验,纸张的泛黄度,摸起来的手感,都像是有一定年代的,并不像是假的,而且这张字帖上还有不少印章,他对这个也有点研究,觉得其中有个印章很像一个皇帝的,所以他觉得这字帖没那么简单,就单独把这张纸拿了出来,等着过后再给专家研究一下。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这字帖真是王羲之写的,那价值真就是无价了,不是的话就算是唐摹本也有很大的价值,所以他很兴奋地把这个字帖再一次交给专家研究,可这次,专家拿过来一看,研究的结果还是假的,而且不但不是王羲之真迹,连唐摹本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万育仁得到这个结果并没有放弃,他始终觉得这字帖不简单,于是博物馆不要,他就带回自己的家里保存。

三年后,博物馆来了一个新馆长,万育仁又一次将这个字帖拿了出来,这次新馆长很重视,很快联系了当时书画方面的权威专家谢稚柳,让他帮忙鉴定,不料这回谢稚柳一看就拍掌叫好,他感慨说:“上海终于也有王羲之了,虽然是唐摹本,但也要当真迹来看”,就这么,万育仁的坚持终于带来了结果,这件王羲之的唐摹本,也就是《上虞帖》在时隔3年后,终于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今去了依然可以看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