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杨家”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害的第一名将世家是他们

“杨家”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害的第一名将世家是他们

时间:2022-11-15 22:15:25来源:小奶狗的日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奶狗的日常的《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害的第一名将世家是他们》,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到宋代的武将家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宋的杨家将。在民间传说里,杨家将简直就是忠义的代表、战神的化身,宋代第一武将家族印象根深蒂固——除了世代忠烈为国守边之外,还有一门女将,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连环画里的穆桂英

然而,如果你对宋代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话,你就知道,杨家将的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的演义故事。

在各种演义中,杨家将七代忠烈,封王封侯,家族中名将云集。可惜,在《宋史·杨业传》中,杨家满打满算才四代。

第一代杨信,后汉麟州刺史,大约相当于陕西榆林神木县官员,其实际控制的区域要比如今的神木县稍大一点点。

第二代杨业,也就是各种戏曲话本中的杨令公,先为后汉效力,跟契丹打仗多年,博得了“杨无敌”的名声。后来跟着刘继元投降了赵光义,深得重用,但是还没重用到一家独大的地步。

在雍熙北伐中,杨业担任潘美的副手,结果因为潘美用兵失误,杨业的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被契丹活捉,绝食而死。

第三代,杨业的儿子不算少,除了战死的杨延玉,还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以及大名鼎鼎的杨延昭。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都得到了封荫,但唯独只有杨延昭一人有些功绩和名声。不过也仅仅是“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而已,官职并不高。是不是觉得很失望?

别着急,更失望的是第四代。杨业的儿子多,按理说第四代应该是人才鼎盛的时候,但是只出了一个杨文广。杨文广曾跟随范仲淹和狄青出战沙场,可最高职务也是做到了跟父亲杨延昭一样的级别。

杨文广曾经给宋英宗献过一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作战计划书,可是计划书还没送到皇帝手中,杨文广就去世了,连享年多少岁,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再无声息,这么多男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再无传记。至于杨宗保,史书上查无此人。穆桂英呢?更是“历史演义人物”,是虚构的。杨门女将呢?也属于文学创作。

折家将

但是,杨业的夫人佘太君,是真有这么一个人。

她不姓佘,而是姓折,她家才是正儿八经的武将世家、八代英烈,从五代开始到南宋初年,一直捍卫着中原地区的西北门户,尽最大可能把契丹、西夏和生羌(没有归顺朝廷的羌族部落称生羌,与之对应的称呼是熟羌,没有歧视意味)拒之门外。

影视剧里的佘太君

宋太祖赵匡胤武将起家、兵变夺权,对这种武将家族极其忌讳,但是依然对折家“大开绿灯”,允许折家世袭官职,在西北享受特权。《宋史·折德扆传》这样评价折家:“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

折家是云中人,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提到的“云中”,现在的山西大同。简单梳理一下折家将的世系表,你就知道这一个家族的战斗血脉有多厉害,堪称大宋的“西北长城”。

第一代,五代名将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

第二代,折德扆、折德愿兄弟,归顺大宋,屡建战功,尤其是折德扆,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有一个可信度较高的说法是,折德扆的女儿嫁给了杨业,成为了杨家将中佘太君的原型。

第三代,折御勋、折御卿兄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极其勇猛,曾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

第四代,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三兄弟,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第五代,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和李元昊血战多年。

第六代,折克行,随种谔大战西夏,“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

第七代,折可存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折可适随种谔征战,曾大破十万羌夏联军。

第八代,折彦质率军十二万大战金军,后随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余年,终于转成文官,自此折家再无名将。

为什么杨家将名气更大?

现在问题来了,这一家子人很明显要比北宋杨家的四代人要厉害太多,无论是战功还是官位,都更为显赫,即便点人头,折家也要远胜杨家。为什么折家的名气会比不上杨家,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庞大的一个武将家族存在呢?

问题很可能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同情冤死者。杨业和折德扆都是一代名将,折德扆还是杨业的老丈人,但是折德扆是病死在任上,而杨业却是被潘美的用兵失误连累而死。按照文学创作传统来看,杨业这个人物的故事性肯定要比折德扆的故事性要强,更有传播的优势。

二,折德扆离北宋都城太远。折家世代在西北边陲驻扎,虽然有时候可以享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荣誉感,但很难跟京城的知名人士结交,一家子都是武将,朝中无人帮他们说话。

三,折家在西北势力太大而不敢宣传。尽管赵匡胤允许折家世袭武将,但是折家人还有这点政治敏感,知道宋朝皇帝最忌讳的是武将拥兵自重,所以他们知道只能低调自保,生怕惹恼了皇帝。赵匡胤说过不杀谏臣,可从来没说过不杀武将,这根红线,折家人心里是清楚得很的。

四,折家出过一个叛将,就是第七代的代表人物折可求。在靖康之变中,他被金兵从太原打回老家府州,金兵挟持他的父亲、儿子和族人要求他投降,折可求无奈之下终于投降金国,最终被金人毒死。从宋朝的角度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污点,败坏了整个家族的名声。

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家有人做宣传,而折家没有。为杨家做推广的主力选手有两位,名字说出来,你恐怕都要吓一大跳。

第一位是欧阳修,他写了一篇《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详详细细记录了杨家的光辉历史:“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第二位的名气稍微差一点点,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苏东坡的弟弟,他写了一首诗,名字叫《过杨无敌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这首诗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一代名将杨无敌根本就不是打了败仗,而是冤死的。

有这么两位大家的文学作品作为宣传,杨业的故事更加家喻户晓。

到了南宋、元明时期,汉人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奴役,再加上朝廷中屡出奸佞之臣,民间尤其需要这种极具故事性的民族英雄出来提振士气,于是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和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应运而生,终于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把杨家将的故事演绎得更加精彩和丰满,“杨家将”之名得以光耀千古。

而在西北守疆二百多年、八代英烈的折家,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就连折德扆嫁给杨业的女儿,也被民间改了姓,变成了佘太君。此外,再少人知。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