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南朝第一位开国君主,高等士族不合作,刘裕如何翻盘取代东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南朝第一位开国君主,高等士族不合作,刘裕如何翻盘取代东晋》,希望大家喜欢。
东晋末期,枭雄桓温死后,刘裕依靠北府兵打败桓玄,并逐渐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即刘宋王朝。但是北府兵还只是刘裕在武装力量方面的依靠,一个政权的建设不仅需要武力方面的支撑力量,还需要一大批文职官员来管理、经营。东晋南朝时期,士族是主要的统治阶级,但是王、谢等高等士族看不起出身寒微的刘裕,刘裕要想取东晋而代之,必须取得一部分仕途不得意的次等士族和将领的认可和支持。
一、重用寒族文臣谋士
刘裕最重用的文职官员,当然是刘穆之。“刘穆之,字道和,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从出身的社会阶层来看,刘穆之是汉朝宗室刘肥之后,身份自然不同于一般平民。虽然到刘穆之时这一家族已经有所没落,至少也是没落贵族,因此刘穆之应该算作是士族。刘穆之祖上仕宦无闻,他本人在跟随刘裕以前也只做过琅邢内史江削的建武将军府主簿。
正因为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大背景下,象刘穆之这样祖上没有在曹魏和西晋时期取得士族地位,自己又没有参预到当时的显学玄学里去,而是读《尚书》、《左传》等儒家著作,这在当时是无法融入到门阀士族社会里的,也不会受到门阀们的重用。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象刘穆之这种人,在政治上是没有太大出头之日的,‘只能沉居里巷,怀才不遇。
所以一旦被刘裕看中,有让他展露才能的大好机会,刘穆之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刘裕政治集团里去。也正是因为刘裕给了他在东晋门阀士族当权时期永远不可能得到的机遇,使他得以一展其凌云之志,刘穆之为了感谢知遇之恩,才会对刘裕集团忠心耿耿,成为了刘裕最依赖也是最信赖的文臣和谋士。除了刘穆之外,文臣中最受刘裕重用的就是徐羡之、傅亮了。
“徐羡之字宗文,东海淡人也。祖宁,尚书吏部郎,江州刺史,未拜卒。父柞之,上虞令。”东海徐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十分显赫的士族。徐宁事迹附于《晋书》卷《桓彝传》,王敦之乱前夕,徐宁为江北广陵附近一荒县的县令,不为人知,桓彝力荐于庚亮,始得过江至建康为吏部郎。
徐宁虽不属于晚渡伧人,亦不类门阀士族,如非特殊际遇,是难于入仕建康的。羡之的父亲也只做到上虞县的县令。徐羡之尽管显贵于刘宋初年,但《宋书》卷《徐羡之传》还说他“起自布衣,又无术学”《南史》卷《王华传》亦谓为“中才寒士”。可见东海徐氏家族并没有因为徐宁入京为官而有大的变化。羡之自己在东晋时期的仕途也并不怎么显赫,只是辗转于僚佐职位。
“羡之少为王雅太子少傅主簿,刘牢之镇北功曹,尚书祠部郎,不拜,桓修抚军中兵曹参军。与高祖同府,深相亲结。义旗建,高祖版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看来徐羡之主要还是因为和刘裕同为桓修抚军府僚佐,同府供职,“深相亲结”,才有被刘裕重用的机会,也才有了以后飞黄腾达的机会
“傅亮字季友,北地灵州人也。高祖咸,司隶校尉。父媛,以学业知名,位至安城太守。缓与都超善”。北地傅氏来自凉州,传中所称傅亮的高祖傅咸担任司隶校尉是在西晋时期,傅咸的父亲傅玄,也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官员,而且北地傅氏在汉魏时就开始在政治上起家。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祖燮,汉汉阳太守。父干,魏扶风太守。”另外傅玄的堂兄傅暇做过曹魏的太常,傅暇之子傅抵在西晋政坛上也颇为著名。从仕宦上看,北地傅氏一族在曹魏和西晋时期政坛上颇为活跃,,是当时著名的士族。不过过江后北地傅氏的仕宦情况就远远不如在西晋时期了。
在《晋书》的《傅咸传》中并没有提到傅亮祖父及父亲,更没有提到傅亮传中所说傅氏北地泥阳的籍贯也和傅亮自称的北地灵州人不同。在傅亮传中提到他的高祖是傅咸,却没有提到他的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和仕宦经历等等。按《晋书》卷《地理志上》雍州刺史条下,北地郡下只领两个县泥阳和富平,并没有灵州县。
对于这个现象,《宋书》卷《傅弘之传》做出了解释“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诩,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悉属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灵州县,傅氏还属灵州。弘之高祖晋司徒抵,后封灵州公,不欲封本县,故抵一门还属泥阳。”
籍贯表述上的差异问题虽然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不过傅亮的家族谱系上缺少了连接傅亮祖父的名字,使人无法得知其祖父是傅咸三子中的哪位的儿子。傅亮自称的傅咸之后的身份还未必靠得住。退一步讲,即使他是傅咸之后,从我们上面的考察来看,傅咸后人在东晋时期的政治上也是默默无闻,并没有取得高的政治地位。
总之,无论傅亮自称的祖先可靠与否,他的祖上和他自己在整个东晋时期政治上是不被重用的,属于政治上的失意者和未得利益者无疑。傅亮自己在东晋时期的仕宦情况也不好。“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词。初为建威参军,桓谦中军行参军。桓玄篡位,闻其博学有文采,选为秘书郎,欲令整正秘阁,未及拜而玄败。”他在桓玄手下能取得这种官职可能还是靠其父亲和和都超的私交甚密所致
进入刘宋后,由于他们在建立刘宋中建立的功勋,刘穆之、徐羡之、傅亮的家族一度跻身于高门士族行列。但高门士族却不愿认可其高门地位,“侍中何堰尝案云‘参伍时望。’禹大怒曰‘我于时望何参伍之有’遂与堰绝。”’徐羡之家族更由于羡之在宋初秉权地位一度很显赫,羡之兄子述之尚高祖长女会稽公主,徐湛之在元嘉朝更是位居宰相。不过徐湛之死后,东海徐氏家族地位也衰落了。傅亮家族则从傅亮被杀后就衰落了。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刘裕集团的文职官员大都是在东晋时期政治上不得志的次等士族,他们的祖先或许在西晋时期属于地位颇高的士族,如傅氏,到渡江以后的百余年中都不受重用了,沉居里巷或者根本就是祖上无闻的,如刘穆之、徐羡之。总之,他们都是政治上未得利益者。刘裕要想改变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重建皇权政治,就要联合这些政治上的未得利益集团来共同争取。
对于高门大族,刘裕不是不想联合。但一来大族出于门户的歧视,对出身次等士族的刘裕不屑一顾二来,门阀士族是东晋门阀政治体制下的既得利益集团,要让他们把手中的大权交出来,和刘裕来共同来建立皇权政治,是不可能和不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刘裕可以联合的也只有次等士族而没有别的选择了。
二、依靠北府诸将领
刘裕不仅联合了与自己同样在东晋政治上不怎么得志的次等士族文人,还有诸多寒族出身的北府兵将领。与刘裕同时起兵的北府将领在东晋时期政治地位也不高。和刘裕一同起兵反对桓玄的北府将领,地位较高的有刘毅、何无忌。这两个人与刘裕地位相近。刘毅“毅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后来刘毅又与何无忌、刘道规一同率领军队追击并消灭桓玄势力,居于首功。
在新北府兵集团里,刘毅地位仅次于刘裕。‘何无忌是创牛之的外甥卜在刘牢之在世时还可以有人照顾,受到司马元显任用,在桓玄篡位后却求一小县的县令而不能得。前后这么大的反差,何无忌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是不言而喻的,这恐怕也是何无忌要和刘裕一同起兵反对桓玄的原因之一。
跟随刘裕的还有一批他的亲戚、兄弟。刘裕的弟弟有刘道怜、刘道规。刘道怜在后来担任过荆州刺史和其他的地方刺史,刘裕本想让道怜在军事和地方政治事务上替自己分些重担。道怜任荆州刺史时,“北府文武悉配之”。不过道怜却表现不佳,“道怜素无才能,言语甚楚,举止施为,多诸鄙拙”’。以至后来刘裕宁愿以自己年幼的儿子刘义真为扬州刺史也不愿让道怜坐这个位置。
相对刘道怜来说,刘裕少弟临川王刘道规是比较有才能的。刘道规在追击和消灭桓玄势力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多战功,却很谦恭。“江陵之平也,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功,自居其末”。担任荆州刺史后,“善于为治,刑政明理,士民莫不畏而爱之”。
三、总结
上述的这些人大都出生于北府所在的京口地区,所能做的就是进入官府成为低级的文官或者从基层的将领做起。在他们之前,北府兵地位最高也就刘牢之,但刘牢之命运仍然操在门阀大族的手里,只能是门阀士族手中的武力工具而己。因此当刘裕给了这些寒族出身的人出人头地的机会时,他们都果断团结在了刘裕身边。。
刘裕要想完成代晋建宋的事业,他所能团结的力量只能是在东晋时期政治上的不得志人士,包括在东晋门阀政治体制下仕途受到阻碍的文化次等士族和命运操于门阀士族手中的武力次等士族。换句话说,东晋时期被排除在政治中心以外,不受重用的,是刘裕要团结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