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他战功显著至少是中将,却因太爱打仗只被授大校,晚年活到104岁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骆氏春秋的《他战功显著至少是中将,却因太爱打仗只被授大校,晚年活到104岁》,希望大家喜欢。
近代烽火硝烟的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中华民族的衰亡,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有这样一位将领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他的战绩授予中将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但是开国后只被授予大校军衔,让人十分不解。
一般来说,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深受人民的拥戴,向来是赏罚分明的,对于大家立下的功劳不会埋没,为什么立下功劳的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呢?
01
只能说时运不济,具体缘由,还得细细道来。
这位本该成中将,却被授予大校军衔的人名为杨思禄,1916年,杨思禄生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杨思禄从小家境贫寒,家中有兄弟三人,其中杨思禄年纪最小,贫苦家庭出身的他很小就跟着哥哥和父母,为地主家干活。
1927年,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随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派的第一枪,我党在文家市会议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将目光投向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国民党力量薄弱地带,就这样,红军革命的星火慢慢在江西、湖南等广大农村四处点燃。
1930年,从小饱受地主官僚压迫的杨思禄在共产主义的感召下,他自此踏上了革命的旅程,那年他14岁。他从最开始跟着组织打土豪、分田地、惩劣绅到一步步的参悟战争,逐渐践行心中的信仰,蜕变成一个成熟、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3年,杨思禄因为表现优秀,17岁的时候就加入共产党,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实行攘内必先安外的政策,对1931年以来日本人发动的入侵置之不理,反而称红军为共匪,号召军阀,集中兵力,大举进攻红军,试图新生的红军绞杀在萌芽之中。
在这时期,参加红军的杨思禄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争,1934年的时候他还参加了广昌保卫战。
02
虽然经历许多场大战,杨思禄并没有畏惧,反而“闻战则喜”,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舍生忘死。这样“爱打仗”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威名赫赫,但是也正是他这样的性格,为他军衔降格埋下伏笔。
1935年红军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由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长征,和其它队友相比,杨思禄的旅程更加曲折,差点几次掉队,一次是因为在1935年土城战斗负伤,被寄养于当地老乡家里,可没想到所托非人,这个老乡居然想将他谋财害命,可是警觉的杨思禄连夜跑了,追了十几天才才重新赶上大部队。
另外一次是在过草地时,不小心与部队走失,本身受伤的他差点死在那里,还是在一位小战士的帮助下才重新跟上大部队,最后总算有惊无险的到了延安。
参加部队多年,杨思禄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因为他长征的经历,被领导看上,让他在身边做了警卫员,这也是杨思禄军衔低的原因之一,因为从1937年到1940年,这三年间,他一直在领导身边,以至于错过了许多野外战争,失去了足够的资历晋升。
在领导身边当警卫员,虽然安全,但是对于“爱打仗”的他是一种煎熬,但是他深知领导的安全更加重要,毕竟战场是也许可以失去一个重要的士兵,但决不能失去一主宰战场的长官。
在工作过程中,他将打仗的想法埋在心底,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杨思禄的情况迎来了转机。
1940年,德国在欧洲战场取得重要胜利,这极大地刺激了作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为了在亚洲战场上取得成果。
日本制定策略,全面加强对中国的进攻,国民党内许多军官投降意志动摇,暗中投敌。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悍然发动了百团大战,在粉碎日军封锁的同时,极大振奋人心,但红军也因此在抗战过程中面临了更大的困难,日军把兵力重心放在了八路军,忌惮的国民党暗中断了支援。
03
为了应对这场挑战,红军顶着压力,将部队扩大了10倍,达到40多万人,这也导致了基层军官的缺乏,像杨思禄这样的警卫员开始下放,填补空白。
1940年杨思禄“如愿以偿”到地方做了营长,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逐渐累计军功升为旅长。按照这样的情况,他未来的功勋最低也是师长。
可是,为了应对解放战争的实事变化,杨思禄所在军队的编制变动,杨思禄的军衔本应该从旅长变为副旅长,可是杨思禄却主动降级为团长,因为“爱打仗”,做了旅长就不能身先士卒上战场了,也正是这次自动降低,使得他的军功落后许多同时期的老红军,甚至赶不上一些后起之秀。
而解放战争结束后,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杨思禄,被以前当警卫员的老领导刘亚楼调入空军,这不仅使得他失去了在朝鲜战场上立功的机会,也让他从头开始。
可刘亚楼为了弥补他,给了他两个职务选择,分别是航空学校参谋长和预备科总队司令员,刘亚楼本想让他当司令,可“爱打仗”的杨思禄头铁的选了参谋长。
1955年的军衔评定授予,结果可想而知,只被授予了大校,但是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1961年的时候,杨思禄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作为军中的常青树,杨公在2019年的时候还健在,是当代开国将帅仅剩的14人之一
2020年11月,享年104岁杨公北京逝世,吾辈回首过去百年波兰壮阔的岁月,只叹一声杨公千古,前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