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朱元璋”朱标死后朱元璋若舍弃建文帝:传位给朱允熥,也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朱元璋”朱标死后朱元璋若舍弃建文帝:传位给朱允熥,也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时间:2022-10-31 16:25:37来源:时愿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时愿历史的《朱标死后朱元璋若舍弃建文帝:传位给朱允熥,也就没朱棣什么事了》,希望大家喜欢。

明朝作为汉族的最后一个皇朝,确凿的历史资料颇为稀少,内容也很是混乱。这是由于,以靖难之役夺取天下的朱棣登基后,为了美化自己,将许多历史资料进行篡改和销毁。再加之,清朝入关后为打造明朝失德而清朝应天运的舆论印象,对明朝历史资料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涂污和销毁,使得明朝历史总是犹如笼罩在迷雾之中。

根据相对比较准确的历史资料来分析,如果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再次选择继承人时,没有选择朱允炆(建文帝),而是以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继朱标太子位,那么历史就会大变样。也许,朱棣就得从哪里来回哪去,从此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王爷,为大明朝戍边一生了。而之后的土木堡之变、满清入关等历史演变线,就会走上另一条路。

一、太子朱标嫡次子朱允熥

仅活到三十九岁的朱允熥(tēng),是朱元璋嫡次孙,明初战神常遇春的亲外孙,大明朝皇位第三顺位继承人(第一是他爹地朱标,第二是他同母大哥朱雄英)。也就是说,如果以封建王朝的嫡庶规则,按照一本正经的顺序继位,朱标死后,朱允熥才应该是下一个顺位继承人(他同母大哥朱雄英9岁的时候夭折了)。

在爱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下一位继承人时所作的决定,在历史上是迷雾重重的。从法理上讲,按照《明史》中所记载的,朱标的太子常氏(常遇春之女)去世后,吕氏继配为太子妃(明史记载,常氏薨,吕氏始独居东宫),好像解决了顺位继承的问题。朱允炆由于母亲升为太子妃,由庶次子变为嫡次子,成为皇权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但是,历史资料讲究孤证不立,除了清朝所撰的《明史》外,对于吕氏继配为朱标太子妃一事,没有同时期的其他史料佐证,现在看起来多有不实之处。所以,朱允炆代替朱允熥成为下一任准帝王,朱元璋应该不是以嫡庶规则来考虑的。从个人能力上来看,朱允炆、朱允熥两人相差一岁,在朱标去世时都是少年,没有啥大区别。

朱元璋是有名的杀功臣能手,唯恐有人势力过大危及朱家江山的万年一统,对当时可能做大的人和家族是能打便打、能杀就杀。朱允熥作为明朝为一位广泽王,自幼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朱标贵为太子,其母亲家族也是当时的勋贵代表,之所以没有被朱元璋定为继承人,现在看来可能是被其母族的庞大势力所牵累了。

二、朱元璋悲催地选择决策

太子朱标去世时,朱允熥刚刚15岁,尚且不能独自处理事务,必定会倚靠亲人扶持。而朱允熥的母族是开国元勋,他姨父就是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消灭北元最后势力的,鼎鼎大名的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可以说,朱允熥的母族是家世赫赫,又与勋贵将领等关系密切,加上当时兵为将有的情况,拥有着足以更改朝政的庞大势力。

明初的蓝玉谋反大案,证明了朱元璋对执掌兵权的开国将领们的猜忌和提防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蓝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被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谋反,定死罪,剥皮实草,灭三族,株连者约一万五千人。如此大案,朱元璋不可能仓促决定,很可能在朱标没死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所以也就不可能把皇权交给与勋贵派关系密切的朱允熥。

三、自毁武功给了朱棣机会

通过胡惟庸大案等,朱元璋诛杀宰相、收回朝权,基本上已经成为封建帝王的权势巅峰之人,开国文官派系的势力被屡次打压,在他看来已经基本上无需多虑。选择朱允炆,就是代表朱元璋选择文官一派稳定朝政(朱允炆母亲吕氏,是当时的鸿儒、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因为打江山的朱元璋相信手中的刀子,比文官的笔杆子更有力量。

朱元璋没选择朱允熥而选择了朱允炆,还要给这个太孙留下,他认为稳定的江山,勋贵武将派系就得极大得削弱,所以才有了牵连颇广的蓝玉大案。这也没什么,毕竟家天下是帝王考虑事情的第一核心。但把蓝玉等能征善战的将领都屠戮一空,确实是给了朱棣领兵造反的大好机会。

明朝开国34个功臣元勋,除了小心翼翼远离中央的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四人,被杀达到30人之多。朱棣起兵造反时,朱允炆(建文帝)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调派的大将来领军了,只能让在明初将领中排行二流的耿炳文来掌帅印。而耿炳文需要对付的,则是打仗包揽死士、斗将的一流锐将朱棣,这安得不败。

如果,朱元璋若舍弃建文帝,传位给朱允熥,就肯定不再会有蓝玉大案,必将刚让孙子当储君,就杀他母族一系,也太过没有道理。那么,如果以功勋赫赫、有胆有谋、勇敢善战的蓝玉领军出战,以他的掌军能力和征伐能力,也许朱棣连造反的念头都不敢起,毕竟靖难之役初时,双方军力和地盘等相差悬殊,朱棣取胜的希望很渺茫。

靖难之役初时,建文帝方面天时、地利等占优势,人和基本上不劣势。这时候,不需要多么勇猛的将领,甚至只要是文官少插嘴,建文帝多信任些勋贵武将,朱棣早晚就会败亡的结果。这也正是朱允熥比朱允炆(建文帝)强的地方,因为他可以信任并依靠勋贵中的亲人之族,而建文帝只能咨询和信任文官派系,在战争中屡出昏招。

老将耿炳文虽能力不强,但至少经过开国大战,稳扎稳打地对阵方针,把战争拖到拼实力的持久战中,让后勤不济的朱棣颇觉头痛。建文帝在朝中没有可靠大将可以咨询的情况下,无法接受一时被动的战况,轻易信任李景隆的军事才能,将耿炳文的前线总兵大权转交给了李景隆。而有赵括之姿的李景隆,输掉了这场基本上不会输的战争。

四、总结

靖难之役之后,朱允熥被降为广泽郡王,被召至京中废为庶人,禁锢在安徽凤阳,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暴卒(具体死因不详)。可以说,朱允熥是个挺悲剧的王爷,有成为帝王的机会,但最后连个善终都没有混到。

朱元璋把家天下考虑得太重,宁可朝中没有可用之人,也要把可能的威胁都铲除。如果是朱允熥继皇位,留下部分军事人才,就不会在“家贼造反”之时,连个守成之人都找不到了。大家说,如果朱允熥继位,朱棣还会造反吗?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