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道士”明朝危亡的时候,为何说真正有骨气的人是一群下山道士而非文臣?

“道士”明朝危亡的时候,为何说真正有骨气的人是一群下山道士而非文臣?

时间:2022-10-28 12:55:47来源:茶言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茶言说的《明朝危亡的时候,为何说真正有骨气的人是一群下山道士而非文臣?》,希望大家喜欢。

明朝末年,天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西南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东北有后金铁骑的虎视眈眈,频频劫掠京畿。直到明朝灭亡,臣子们的表现都不尽相同。有人说,明朝真正有骨气的是一群道士,而不是文臣,这是因为,文臣大多是大奸似忠,心中只有贪念而无国家,但道士们却对明王朝忠心耿耿,不惜放弃修炼,以身殉国。

(一)文官图财

众所周知,明王朝是亡于经济体系的崩溃,中原连年旱灾,民不聊生,外汇资源短缺,银币资源不足,货币流通困难,使得王朝经济萎靡不振。而明王朝既要支付给文官集团大量的俸禄,还要养活庞大的皇亲国戚集团,经济上压力本来就很大。明熹宗曾与魏忠贤试图进行改革,以增加士族税收的方式提升国家的财政实力,却被东林党人大力反对,最终政策没能实施。

崇祯帝主政时期,东林党人权倾朝野。但这群文官究竟在干什么?他们中饱私囊,不惜用军械、战马等军需物资向农民军换取金银珠宝,卖国求荣。在朝廷经济接近崩溃时,这群文官表示自己也很穷,没有钱支援国家,但亡国之后,却从文官们的家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钱,这真的是非常讽刺,所以说,明朝的文臣并没有那么有骨气。

(二)道士下山

文臣们面对国破家亡,争先恐后的投降敌人,但这个国家还是有有骨气的人存在的。“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浮邱山当时就有三千道士,决定放弃修炼,下山救世。他们虽然不是正规军,只有修道所用的三尺剑,甚至连完整的铠甲都没有,只能协助正规军与满清军队交战。

然而,十分讽刺的是,明军一触即溃,纷纷四散而去,但道士们却死战不退,一度在与清军交战中占据优势。直到清军使用从明朝文臣手中买来的红衣大炮对道士们进行轰炸,道士们才败下阵来,战至全军覆没,用生命的终止诠释了他们的民族气节。

在明朝,文官们大多数出身于士官贵族,或许仕途一帆风顺的他们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效力,而只专注于贪污,疯狂积累财富。面对亡国之时,文官们则更懂得明哲保身,争先恐后的选择剃发投降清军,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苟活于世的思想,丝毫不知骨气为何物。

而道士们则在面对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则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总而言之,无论是达官显贵的文官集团,还是身为平民阶级的道士们,他们本身都是大明王朝的臣民,守土的义务都是一样的。但面临亡国的境遇,二者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文臣集团纷纷选择投降以保存性命,而道士们则入世救义,由此看来,明朝道士们的骨气确实远胜于道貌岸然的文官们。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