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国”“大土堆”发现数万文物,有两件至今难以复制,而且不能出国展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微聊历史的《“大土堆”发现数万文物,有两件至今难以复制,而且不能出国展览》,希望大家喜欢。
提及古之燕赵文明,河北人一定骄傲的昂起了头,至今在河北仍流传着“燕赵之地”的说法;当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北可不只有“燕国”和“赵国”,还有一个古老且神秘的“中山国”。之所以古老而神秘,主要是因为“中山国”虽史书中多次出现,相关记载却着实不多;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一位考古人员指着两座“大土堆”说,这下面有古墓。结果后来竟真的挖到了古墓,还是一个大型的帝王墓葬群;更为可喜的是,专家还发现了近两万件珍贵文物,其中还有两件“国宝”,一件今天科技难以复制,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
说起“中山国”的历史,以目前的了解,只知道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最早的都城叫做“中人城”,城中有山,因此又被称之为“中山”;以目前的认知,“中山国”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506年,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元前296年,貌似最后被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吞并。虽然在《史记》、《左传》等史书中曾多次出现,但是具体史料却并不完整,尤其是被“赵国”吞并后,似乎在以后的数千年中凭空消失,连其遗民都没留下;当然,这种“凭空消失”肯定是不可能的,以至于后世数千年,世人都在寻找“中山国”遗留下的痕迹,直到1974年的某一天。
上世纪70年代,河北文物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但是文物却相对匮乏;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能经常深入各大村镇中去“收”文物;其中孟浩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就在1974年他因公出差,路过石家庄平山县时,偶然看到了两个孤零零,但又十分雄壮的“大土堆”。职业本能,从这两个“大土堆”的外形来看,孟浩觉得这下面一定安葬着古代某位重要人物;直到回单位,通过介绍后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并马上派遣其他干事随孟浩一同再回“大土堆”实地勘察。
结果意见出奇的统一,都觉得这两座“大土堆”非同一般;而且据当地人介绍,他们也说这里有古墓,但究竟是谁已无人知晓。最后他们又实地拍摄了不少照片,经研究后也得到了考古专家们的认同,因为这里正是“中山国”最后的都城——古灵寿城;不仅如此,专家对大土堆”照片分析,能时隔数千年依然保持十多米高的规模,或许下面安葬的人身份地位极高。直到同年11月,上级才正式批准发掘这两座“大土堆”,同时神秘的“古中山国”也揭开了它的面纱一角;可挖掘初期却并不顺利,因为专家发现地下主墓室出现了很多掘洞,难道大墓已经空了?
但专家并未放弃,一座如此规模的大墓,不可能仅有“主墓室”;因此考古队决定向外围拓展发掘,最先出现惊喜的是6号墓,在主墓室的东西两侧,竟然发现了两个独立的“陪葬库”。请注意,是“库”而不是普通的墓室,能用这个字表达,足见其内部文物的丰富和规模了;谁也没想到,这种独特的墓室结构竟然躲过了数千年来的“观光客”,以至于这两个“陪葬库”得以完整保存。除6号库之外,还有与之相似的1号墓,同样发现了“陪葬库”和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文物虽然众多,可仍旧不能确认这里就是“中山国”的墓葬,直到一件带有铭文“山”的青铜器出现在众人眼前,专家这才最终确定。
考古专家带队发掘这两座“大土堆”,工作足足进行了两年时间;据统计,“中山国”墓葬群共出土文物19000多件,近乎两万件的巨量,其中还有两件文物最为珍贵。一件是“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这件青铜器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时间,上面的木质案面已经腐朽消失,但其案座仍称得上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瑰宝;简单的介绍一下,“四龙四凤方案”的底部是两只造型各异的梅花鹿,又由四龙四凤相互交缠组成案身,整件器物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复杂精巧,甚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里需要说一下细节,最初时由于泥土坍塌,“四龙四凤方案”也被压变形,再等它来到文物修复大师的手中,修复大师整整观察了三天,这才敢小心翼翼的动手;由此足见“四龙四凤方案”工艺之复杂,制作技艺之高超。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虽然修复大师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原貌,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大限度”;还不止这些,后因展览需要,本来想再制作出一件复制品,但很多相关单位终因工艺太复杂而无法完成。直白的说,“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以今天的科技尚无法复制;也正因其珍贵的历史意义和复杂精巧的制作技艺,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名列其中。
除了“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之外,还有一件国宝也同样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就是“中山王铁足铜鼎”。这件青铜器是出土的九列铜鼎中的“首鼎”,子口内敛,两侧一对附耳,鼎肚略鼓,中间还有一道凸弦纹;整件“中山王鼎”外形庄严古朴,最重要的是,鼎身上还刻有469个铭文。据铭文记载,“中山王鼎”是古中山国的重要礼器;同时它还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鼎。如果找一个参照物来对比“中山王鼎”,恐怕也只有享誉世界的“毛公鼎”可以与之并驾齐驱;古之青铜礼器,又多为记载历史的承载器具,这件“中山王鼎”也不例外,它记载了中山乘燕国内乱,伐燕夺取疆土之事,这对于填补历史空白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正因如此,“中山王鼎”同样被我国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