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名明朝官员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最后却在康熙十年善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有故事的《这名明朝官员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最后却在康熙十年善终》,希望大家喜欢。
此人是明朝“掘墓人”,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最后却能善终
明朝的灭亡史里,出了很多可歌可泣之人,当然也有不少专门祸害明朝的人。而这里面也有的是两者兼顾,比如说杨嗣昌,他由于政见不和直接迫害逼死了卢象升,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他为了挽救明朝而付出的那么多努力,甚至最后以身殉国的悲壮。
还有如吴三桂,虽然他引清兵入关,虽然他杀了永历帝,但也不能抹杀他抗击清军拒敌于山海关之外的功劳和壮举。再比如洪承畴,虽然他投降清军后打起原老板明朝来比清军还狠还卖力,但也不能抹杀他无奈投降之前为了明朝安危和后金浴血奋战的事实。
因此在复杂的斗争中,不能用单单的一面之词就能定夺一个人的品质。当然,除了张若麒之外。
纵观明末历史,其他的明朝旧臣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得言语的苦衷而背叛明朝,哪怕就是如范文程这种大汉奸,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要"辱没先人"的行为准则,一汉到底,一奸到毙,一死百了。或迫于无奈,或迫于形式,或破罐子破摔,起码对自己的未来还有认识,因此这种人还是可以得到后人尊重。而像张若麒这样的人,这种墙头草明朝掘墓人的角色却不一样了,这种人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贱",而且深入骨髓。
张若麒出生于山东胶州,家境好,属于官宦世家,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官。本来明朝末期那就是一个多事之秋需要人才的时候,可是怎么看都是百无一用的张若麒,却于崇祯十年发达了!根据明朝政绩考核制度,他由于在地方"政绩斐然"而获得晋升京师为官的机会。但以他的家世和后来的发展来看,他不依靠明末官宦之间的官官相互抱团牟利,没有后台铺路,打死我都不信!
到了京师之后,他先是在刑部任职,后来靠着背后给黄道周小鞋穿,他得以升任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成为兵部实权人物。
文弱书生一举控制明朝的整个军事调动,如果是袁崇焕孙承宗之流也不说啥,关键是这个张若麒屁都不是。到了松锦战役爆发,他作为兵部派出去的监军来到了锦州前线。此战的军事主帅是洪承畴,到了这个时候,能挽救明朝的,也剩此人而已。
对于明末来说,松锦战役其实获胜方的天平已经开始像明朝倾斜了的,当时的明军是各地征调来的精锐之师,而且使用的还是对明军最为有利的"托"战法。所谓"托"站,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以防守为主,引诱清军进攻攻之策。能依托城镇绝不野战,能下绊子用炮轰绝不用刀,在洪承畴如此指挥之下,明军的兵力和后勤优势尽展无遗。
而依靠劫掠,以战养战的清军面对如此打法,立马就吃瘪了,那是战也战不得,退也退不是,锐气耗尽不说还得饿着肚子。如此一来时间再拖久点,到了决战时刻,清军被赶回大兴安岭啃人参逗熊瞎子那也是指日可待的。可是这个时候,拿着铁铲,榔头等掘墓工具的张若麒站了出来,他觉得洪承畴如此打法那是浪费时间,于是仰仗自己是兵部监军的身份强迫洪承畴出战。无奈都是洪承畴只能出战,结果明军能指挥得动的,最后的军队家底就此败光,洪承畴被迫降清,明朝覆灭也就指日可待了。因此,对明朝来说张若麒是个罪人。
但如此罪人,跑回京师却没被杀头,只是关起来反省。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又脸不红心不跳的投降李自成。之后清军入关他又改头换面,成了清军的座上客,最后更是以顺天府尹,太常寺卿等高官退位,直到康熙十年得以善终。更无语的是,不知道是他的身份实在是无关紧要还是名字不够响亮,不管是当世还是后世,对于他明朝掘墓人的身份都没有过多追究,在明清两朝专门记录"奸臣"的文档里都找不到他名字,真是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
#朝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