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为什么丘吉尔赢得了二战,自己却输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张成涛历史的《为什么丘吉尔赢得了二战,自己却输了?》,希望大家喜欢。
虽然在二战期间,英国的实力、影响、贡献都远远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在二战没有结束前,新的国际秩序没有确立前,英国至少还是名义上的老大。英国在全球还是有广袤的殖民地的,而且影响力还是很大。
而丘吉尔被认为是纳粹德国入侵威胁下英国的“救星”,他绝不屈服的政策让英国坚持到了战争胜利。但另外一方面,很多人也认为和斯大林,罗斯福相比,丘吉尔的奉献有时被过分抬高了!如果没有他,英国依然能坚持到战争胜利那一刻。
而作为当时的英国首相,他很多做法确实不地道:
亚洲绥靖政策
首先丘吉尔在亚洲战场实行绥靖政策,历史书上的绥靖政策是英国的张伯伦实行的,丘吉尔上台之后改变了,不过这是指欧洲。丘吉尔在亚洲依然是绥靖政策,当全世界人民都支持我们抗击日本侵略时,丘吉尔对中国却非常不屑一顾。
因为丘吉尔的骨子里认为这不是真么大事,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征服一个落后的国家。大英帝国当年都是这样做的。甚至怕惹火上身,紧接着关闭了滇缅公路。这个可以说对中国的抗战伤害非常大!也就是因为滇缅公路的关闭,后来才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
后来日本人侵略东南亚的时候,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丢了,而且大英帝国的明珠印度也危险了。所以英国才不得不重新开通滇缅公路。之后和英国的配合时,英国人是一直都不正眼看我们的,好多情报一直不愿意共享的。
在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主要是讨论日本法西斯的问题,但是当罗斯福说要中国来的时候,丘吉尔直接不愿意参加,要不是最后美国据理力争,英国需要美国的支持,丘吉尔也不可能过来一起开会的。
在讨论战后问题关于在华的租借和殖民地问题时,美国都同意放弃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丘吉尔是死活不愿意放弃全部。只愿意放弃其他不平等条约,还有租借的问题。当时英国放弃的租借地没有一个是在英国手里的,放弃不放弃都不是你说的算。对于很多问题,丘吉尔就一直说没得谈,丘吉尔也不愿意谈。
和苏联讨论瓜分欧洲
在欧洲,英国传统上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过二战末期,苏联开始进入中欧和西欧,英国首相丘吉尔坐不下去了。于是在1944年10月份,丘吉尔坐飞机到了莫斯科,开始和斯大林谈判。
不过,丘吉尔这一次的谈判并不是苏联要求的,而是自己去的,因为苏联已经进入巴尔干半岛了。要知道这个地方,近代以来就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丘吉尔建议苏联在罗马尼亚占90%,在保加利亚占75%;英国在希腊占90%;英苏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各占50%。
之后丘吉尔把数据写在纸条上给斯大林看,斯大林看完之后,丘吉尔建议说烧掉。要知道,这可是对整个欧洲进行瓜分,真的是霸权行为。之后经过调整,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占80%。其实,这些数据的意义就是讨论二战后这些国家是跟着英国还是跟着苏联?但最后的结果是,上面的那些国家都是跟着苏联的。
铁血战争观不为英国人接受
丘吉尔在二战中,其政治军事方面的确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可是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显得有些太过于铁血。丘吉尔的竞选口号是:一场巨大而恐怖的战争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战争面前,对于领导人来说需要的是胆识和高瞻远瞩的魄力!并且战后还需要懂得经济,懂得民生。
在二战英国最危难时刻,他的理念马上能被英国人接受。但战争结束后,他再谈战争就显得过于铁血了!他的竞争对手艾德礼却将自己的竞选目标对准了振兴国民经济,解决民生这一块,这导致丘吉尔在竞选中落选,显然艾德礼的做法更符合民众口味。
丘吉尔的战争观,让民众接受不了,假如丘吉尔再次当选了首相,只会让当时的英国雪上加霜。战争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如果快速地将国家复苏起来,而不是继续加强军事战略。毕竟民众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就拿个方面来说,丘吉尔在竞选一开始就已经输了。所以说,有些地方不地道的丘吉尔,赢了战争却输了大选,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