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神宗不是好谥号,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在当时民间评价并不高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思笔记的《神宗不是好谥号,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在当时民间评价并不高》,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古代有一种制度,是针对在人死之后,让后人给予这个人评价,也就是谥号制度,始自西周时期。但是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就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这个谥号往往也是后人对这个皇帝的称呼,后来,也有皇帝采用庙号和年号。而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像以“文”为谥号的汉文帝,以“武”为谥号的周武王,以“惠”为谥号的“明惠帝”等等。
其实,往深处了看,这些谥号有着不同的含义: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爱民好与曰惠,温文敦厚曰仁,慈惠爱亲曰孝,死于原野曰庄,追悔前过曰思,早孤短折曰哀,去礼远众曰炀。
而这里我们要一起来看看北宋皇帝宋神宗。他的这个谥号“神”,在我们字面看来,这个皇帝定是有着很伟大的功绩,是一代贤明君主。但实际上,这个谥号并不代表着这个意思。“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说,老百姓不知道怎么进行评价的成为“神”,因为说你好,又觉得你不是完全配得上,说你不好,又不忍心。
那宋神宗为何会有这样的谥号呢?宋神宗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支持王安石变法。这一场变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而且确实,在王安石实施变法之后,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改善了积弱局面,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可是,这个变法虽然皇帝支持,但朝廷上的很多大臣是不支持的,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朝廷上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法令自然也持续不久,因此在变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国家虽然富了,但是老百姓却贫穷了。
王安石的变法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且实行过于激进,有些商人更是以死相争交税钱开店。在征兵方面,很多百姓为了不去,更是自残。
所以,王安石的变法并没让百姓看好,当然,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民间评价。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