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刘邦”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老板,要怎样保命?早点去世方为良策

“刘邦”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老板,要怎样保命?早点去世方为良策

时间:2022-10-12 22:15:30来源:带着老伴去旅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带着老伴去旅游的《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老板,要怎样保命?早点去世方为良策》,希望大家喜欢。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从底层崛起的皇帝,一开始他们都没想当皇帝,最终却各自开创了一个璀璨的王朝,有人以此为据,认为“自三代以降,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抛开得国正不正的问题,两位开国之君确是“鸟尽弓藏”的忠实践行者,对手下功臣是有些苛刻的,但仔细观察,其实在他们手下当功臣,并非没有活路,只是要讲究方法。

汉初功臣的出路

刘邦杀功臣的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专杀异姓王,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功臣就高枕无忧了,尤其是等级最高的汉初三杰。

刘邦在击败项羽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得意地介绍自己得天下的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张良(字子房)、萧何、韩信三人由此并称汉初三杰,然后一同受到了刘邦的猜忌。

我们先来看看张良的对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退。

封赏、军权、政权一概不要,一副要修仙的样子,而且张良这种行为不是突然出现的,他很早就这么做了,说明他对君臣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早在汉元年正月,刘邦刚刚受封汉王,赐张良金百溢、珠二斗,张良转手就给了老友项伯。汉六年正月,天下大定,刘邦大封功臣,张良没有战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获得巨额赏赐的,刘邦却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张良自然没选三万户那么多,只是选了一个留城,因为他跟刘邦就是在留城认识的,勾起刘邦的回忆啊。

张良向刘邦提出封功臣及定都建议后,就逐步退出了政坛,理由是养病,在家修了一年多的仙,其实就是远离权力斗争。

直到刘邦想废太子的时候,又被吕后请了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太子少傅,劝谏后又称病不管事了,继续修仙。

尽管张良一味地韬光养晦,刘邦还是不放心,始终要把张良留在自己身边,他死后,吕后有样学样,照样强留张良,直到张良去世。

然后是萧何的对策,那就比较有阶段性了。

汉三年的时候,刘邦在前线跟项羽打得正酣,萧何坐镇关中,源源不断供给粮饷和兵员,担当刘邦的超级奶妈。

因为刘邦常年不在关中,关中只认萧何,刘邦逐渐猜疑萧何,经常派人去探视萧何,看看他干什么。在鲍生的建议下,萧何使出了第一招:送人质,把子侄送上前线,换取刘邦的信任。

汉十一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诱杀了,萧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刘邦封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增护卫五百人。召平跑来指点萧何:皇帝这是监视你呢,还不赶紧推掉!

萧何赶忙照做,不接受封赏,又把家财捐出去以充军资,刘邦非常高兴。

只是拒绝封赏还不够,还得给自己泼点污水,在汉十二年,又有门客来提醒萧何:相国你要灭族了,你这么大的功劳,又得民心,皇帝经常派人探视你,那不是关心你,是怕你在关中搞政变,你还不赶紧强行买地丧失民心?

萧何再一次照做,刘邦很高兴,加上萧何站在吕后这一边,在刘邦去世后,他也是安享晚年。

最后是韩信的对策,那就是居功自傲了。

韩信的思想还是在战国时期,觉得自己功劳大,皇帝就应该裂土封王,殊不知刘邦虽有分封拱卫皇室的想法,却不信任他们这些异姓王,只信任同姓王,韩信如果不主动辞去封地,被搞是肯定的事。

结果刘邦伪游云梦,把韩信由王贬为侯,囚禁起来,韩信闷闷不乐,口吐怨言,又被吕后、萧何等人诱杀可怜一代英杰,就这么死于非命。

明初功臣的出路

相比于朱元璋,刘邦简直可以叫善良,因为除了几位异姓王,列侯的结局都还可以,就算是三杰这个级别,只要策略得当,还是能够善终的,可到了朱元璋这里,策略得当也没用,还得有时机,时机不对照样升天。

以汉初三杰为参照,他们的下场最终都将是个死。

刘基(字伯温)对应张良的修仙退隐术,别管什么病不病的,老老实实回来干活,发挥余热,最后在绚烂的党争中“升华”。

萧何的自污名节术更惨,大明律,贪污八十贯者,处剥皮之刑。

韩信的居功自傲术不用说了,刘邦都挺不过来别说朱元璋,必死无疑。

通用套路:早点归西

刘邦和朱元璋都不是杀人狂魔,而是政治家,他们杀功臣都是有政治诉求的,也就是铲除那些威胁大的功臣,为继承人铺路,维持自家王朝的稳定。

由于两位开国皇帝称帝年龄、寿命、面临的政治环境均不相同,两人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对比来看,两人在某一个阶段都是不怀疑功臣,或者说怀疑但不好下手的,争取在这个阶段去世,那就是功业傍身、千古流芳。

于汉初,这个时间大概是刘邦称帝后的两年内。

在称帝后,刘邦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在受封次年就病逝了,加上封地偏僻、为人低调、继任者更加低调,长沙国成了唯一没被剿灭的汉初异姓王国,传了五代绝嗣而终。

当然,如果是自己造反的话,这个时间也没用,比如燕王臧荼,他联合匈奴入侵汉朝,战败后逃入匈奴。

之后刘邦有感于自己年纪大了,儿子性格又柔懦,加快了铲除异姓王的进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均被杀,

于明初,这个时间是洪武二十三年以前。

在洪武二十三年以前,朱元璋年富力强,致力于驱逐北元、治国理政、平衡政权等等大事,加上皇子还未长成、北元威胁还大,对功臣还是很客气的。这期间去世的功臣大部分都是病逝,只有德庆侯廖永忠(杀小明王那位)、永嘉侯朱亮祖(贪污加诬陷地方官致其冤死)被杀,还有胡作非为的郑国公常茂被流放,功臣们过得很滋润。

到洪武二十三年,北元被击破、皇子长成守边、朱元璋步入晚年,于是一场围绕太子上位的功臣清除行动开始了。

好不容易清除完了,很不幸,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继承人,新的功臣清除行动展开,原先给朱标准备的功臣需要处理,那些跟诸王有密切联系的功臣也要处理,那就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经过两次清洗,残留的功臣很少,他们要么是朱元璋真正的亲信,如汤和;要么是连爵位都没有的功臣,比如宋晟。总而言之,都是朱元璋认为对朱允炆没有威胁的,这才有残存的机会。

总而言之,想要在皇帝猜疑下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皇帝觉得你没威胁,具体采取怎样的措施,还是因人而异。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