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择明主而栖的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背后原因令人咋舌!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三阿哥侃历史的《择明主而栖的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背后原因令人咋舌!》,希望大家喜欢。
说起诸葛亮出山就势必会说起三顾茅庐,而这么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无非是春中表示出的诸葛军师的雄才大略和刘老板的虚怀若谷让后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并为人所争相效仿:当帝王的就要像个刘老板的样子,当臣子的也要以孔明先生为榜样。然而笼罩在历史烟云中的这一段佳话却有一个问题十分有趣,那就是他为什么非要让老板三顾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必须这一事件放到当时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够逐步的接近当时的历史真相,下面我们从诸葛军师、刘老板以及他身边的猛将们三个层次来为大家作一分析。
从诸葛军师的角度来考虑,当时的他其实是早已在做着相关准备,就等一位贤明的君主前来相邀了。这在史书上都是有所记载的,当初他号称卧龙,不出门而闻天下事,这些都是在放出话来表示自己是十分的有才。在古时候有才是做什么用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当时他也喜欢将自己比做管仲、乐毅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辅佐一代国主的,他的心志自然在其中是不言而喻的,并不像戏文中唱的那样散淡的人。
但是为什么他非要让贵为皇叔却编着草鞋的刘老板屁颠屁颠的连跑三趟呢?在这里大家要搞清楚,古时候的三不见得是实三,而可能是虚指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老板为了找他,居然前前后后找他不下三次。况且当时路况不好,又没有奔驰宝马,这一路找去他居住的那个地方,可谓是十分辛苦的,但他的用意就是要看看这位老板到底对自己有没有诚意。而且从年龄来看,两人可谓是相差悬殊,他足足比老板要年轻二十来岁,这以后混到一起,如果没有足够的诚意,那还不像曹操手下的一干谋士一样,没有什么地位,还不是看老板脸色行事?所以他要通过这个来试探老板的态度,这是第一个原因。
从刘老板的角度来考虑,其实他当初去为自己找个能拿得出手的军师,也并不是一气呵成、接连不断的去的。大家知道当时刘老板与诸葛先生所住地是相当的不远,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俩人并没有任何交集,这不奇怪吗?
其实放到刘玄德这里真不奇怪,第一他当初朝不保夕,指不定还要干跑路的营生,暂时也没有心思去考虑纳入军师发展自己的事业。第二他即便有这个心思,起初也不一定想的是诸葛亮这个人选,因为事实上在当地尽管诸葛亮自命不凡,但是其实当地士人并不是十分把他看在眼里的。第三他即使去了估计也是断断续续去的,这个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因为只说了三顾,并没有说是否见到了人。也许他路过的时候去拜访这位先生,但可能人家不在,他就走了。又有一次刚巧路过想起上次拜访的那个人不在那就顺路过去看看,真是不巧还是不在又走了。第三次去了,这次巧了,诸葛先生在家里好好的等着他呢。这种情形其实是相当可能的。因为古代又没有手机又没有传真,他也并不真的能未卜先知,扑个空也是正常的。
从身边的猛将们来考虑,这个时候刘备身边已经有了结拜兄弟,这些左膀右臂可是和刘老板的关系亲近多了。而在古时候文臣和武将注定是相爱相杀的矛盾体,彼此是互不服气的。他如果要到刘老板身边去打工,新来的势必做小,这和他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相矛盾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一定要不见,即便是自己躲出去也要不见,这样首先为的是抬高价,你们不是随便聊聊性情相投就结义了吗,和我还不行,你得多来几趟哪。
这样子是给谁看的?当然有给刘老板看的意思,让他趁早做好心理准备,我去了可不是做小的,我是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离了这个那就一切免谈。但更主要的意思还是给他手下的一干猛将们看的,你们不是牛叉吗,主公都这样对我,你们以后更得学乖一点儿,听话一点儿,特别是我的话更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所以综上所述这些才更符合当初他欲出山的心思,而演义中为了好看,居然不惜笔墨、大费周章地弄出了三个小桥段,让刘老板每次都见到这尊真神,还演绎出张飞火烧他的草屋等剧情只不过是为了增加故事情节使之更加吸引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