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苏轼”苏轼推荐颇具才华的此人,后成了水浒传的大反派,北宋的大奸臣

“苏轼”苏轼推荐颇具才华的此人,后成了水浒传的大反派,北宋的大奸臣

时间:2022-10-07 22:16:21来源:鉴赏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鉴赏史的《苏轼推荐颇具才华的此人,后成了水浒传的大反派,北宋的大奸臣》,希望大家喜欢。

高俅此人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水浒传》的原因。在《水浒传》里,他是作为“反面人物”而出现的。“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歌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就这么一句话,就将高俅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也使得高俅的这一形象成为人们的“刻板印象”。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但凡小说里出现的人物、事件绝对不都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么,历史上有高俅这个人们吗?他的形象果真如此吗?他又是怎么发迹的?

央视《水浒传》剧照_图

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历史上确实是有高俅这个人。这么说,他就不纯粹是一个文学人物,还是一个历史人物。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这和《水浒传》里描写的大体一致,不同的是,《水浒传》里说是“小苏学士”,其实是作者的笔误,应当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但是王明清的《挥麈后录》就明确的说是东坡先生,如此指名道姓,也就不会有什么歧义了。

我们再回到《水浒传》,其中介绍到高俅是一个泼皮破落户,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熟人介绍,来到了东京汴梁城一个开药铺的董将士家。可能是董将士嫌弃高俅作风不良,于是便把他推荐给苏东坡。又不知道什么原因,苏东坡只留他在府上住了一夜,又把他推荐给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他去端王府上送东西,抓住偶然机会大秀自己的蹴鞠功夫,从而获得端王的赏识。后来由于端王当了皇帝,高俅也就飞黄腾达了,一路做到了太尉。

央视《水浒传》高俅剧照_图

我们单看《水浒传》里高俅的这一段发迹史,仿佛他并无什么才能,只是撞大运遇到了端王这么一个爱玩的皇帝,才当上的官。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高俅真的不学无术,苏轼又何必推荐他呢?

事实上,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草札颇工”,苏轼因此很欣赏他。那么苏轼又为什么把他推荐给别人呢?我们看看历史上的苏轼就明白了。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苏轼担任中山府知府,看起来当一个市长也不错。但这可不是正常的人事调动,表面平静的背后实则是波涛汹涌。

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大多如此,这是新党势力对他展开猛烈攻势的第一步。苏轼毕竟是熟读经史,也经历过宦海沉浮,已经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他知道此后定然是凶多吉少,还会牵连许多和自己有关的人。因此他不得不提前安排后事,正是因为爱才的缘故,所以他才要为高俅寻一个好归宿,于是便将他推荐给翰林学士承旨,也就是翰林院的一把手曾布。这个曾布本来和苏轼属于敌对阵营,但苏轼“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认为自己毕竟和他有过同年之谊,只是政见有分歧罢了,丝毫不影响君子之交。但是曾布却没给他面子,以自己府上僚属已满为由,拒绝了苏轼。

苏轼,世称苏东坡_图

本来到这里,苏轼做的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他又将高俅推荐给驸马都尉王晋卿,由于两人私交甚好,驸马都尉便接纳了高俅。高俅在驸马都尉府上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徽宗皇帝。此后,高俅“不次迁拜”,当过节度使,最后又做到枢密使。可以说是“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由于他自己飞黄腾达,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父亲、子侄皆跟着做了官。

而这时的苏轼呢,由于朝廷党争不断,他自然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屡遭贬谪。用他自己的话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最后一贬再贬,到了天涯海角,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苦日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遇赦北归,可是却病逝于常州,落得个客死他乡。

那么,这时的高俅在干嘛呢?高俅这时可是春风得意之际。那高俅有没有对苏轼的恩德感激涕零呢?根据《挥麈后录》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我们知道,北宋元祐党争非常的残酷,这些人的子孙不仅没有做官的资格,就连进京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有时候,由于父辈的牵连,子孙也会被流放到荒凉之地,受尽当地官员的欺凌,客死他乡是常有的事情。而苏轼的子孙却得以保全,更能在南宋时期重振家风。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_图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苏轼当年的一个无意的善举,正是由于他举荐了高俅,高俅后来官居高位,才会对他的子孙“投桃报李”吧!至于说这个高俅,不知是什么原因,最后没有落得个蔡京、童贯那样的结局,而是免过一死,最终病逝于家中。可能是他坏的还不够彻底吧,至少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于危难时救了苏轼的子孙,为自己积了点阴德吧!

根据《宋史·李若水传》加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宋朝的上层阶级生活_图

的确是这样,高俅不是正途出身,凭什么“以幸臣躐跻显位”?我们知道,宋朝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然而这只是在权力和威望方面而言,其实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并不低。但在科举时代,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

而武臣体系相对来说用人的门槛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根据《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琦传》中记载:“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这说明了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是很严格的,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长官。徽宗有意提拔高俅,便将其下放到基层,以此来获得“政绩”,以便为此后升迁打下基础。

回过头来再看高俅的发迹史,的确实因为苏轼的举荐,使他进入了这一高官圈子,为自己积攒下大量的人脉关系。不过苏轼这次可算走眼了,没有料到这个小吏日后会成为一个大奸臣,危害国家。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他没有举荐高俅,他的子孙恐怕也不会得以保全吧!这正是历史的复杂和有趣之处!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刘琦传》《宋史·李若水传》《挥麈后录》《挥麈后录》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