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90多年前,专家在沙漠发现会动的雕像,后来雕像被毁,留下遗憾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寒山远殆的《90多年前,专家在沙漠发现会动的雕像,后来雕像被毁,留下遗憾》,希望大家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的城市,的总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雕像,众所周知,雕像并没有生命,无论风吹日晒,它们都会岿然不动。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一块大沙漠的石头上,居然有两个会活动的雕刻人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哈伊·哥科格里维奇·布嘉金,是前苏联的一位著名考古学家。他喜欢探险,更热爱艺术,总是带着几位学生前去各地探险,以此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古代文物。1939年时,布嘉金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了一片沙漠中,这片沙漠在苏联境内,但是由于其地域荒凉无比,而附近几百里都没有人烟。
正是在这片沙漠中,布嘉金与学生们意外地在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上,找到了两个奇特的雕刻人像,石头上的两个雕像都是人物雕像,其表现的人物为一男一女,不过与其他雕像不同的是,这两尊雕像的人物身体比例似乎严重失调,显得极不对称。男性雕像要比女性雕像略高,躯干与胳膊部分极长,而下身腿部却又细又短。
两尊雕刻人像的脸部特征并不明显,是用粗线条雕刻而成的,几乎看不到耳朵与鼻子部位,就连其嘴巴位置也只是个窟窿,除此之外,雕像的瞳孔等处异常醒目,很明显的是,他们应该不是以地球人类为模特制作出来的。
出于考古学家们的工作习惯,布嘉金取来小锤子,习惯性在女性雕像脚边敲下了一些岩石样品,准备带回国内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布嘉金等人回到国内后,恰逢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布嘉金与学生们都参加了军队,一起扛起钢枪保卫祖国,而关于雕像研究的事情,则被他暂时搁置在一边。
五年之后,德国彻底战败,布嘉金也被允许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从事考古工作。此时的他依然对沙漠中的雕像念念不忘,随即召集学生再次前往曾经发现雕像的地方。
不过眼前的情景令他们十分惊讶,5年的时间,两尊雕像虽然并没有在石头上挪动位置,但是雕像的姿势却与之前却大不相同。只见女性雕像的两膝稍微有些弯曲,一只手还伸向了曾经被布嘉金敲打过的地方,脸上的表情虽然还模糊不清,但是较之前的神态明显痛苦了许多。男性雕像则是向前跨了一步,朝着女性雕像侧过半边身子,右手的武器也直指前方,似乎是在极力保护着对方。
布嘉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没有生命的雕像,居然会自己改变姿势。正是由于布嘉金与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奇的事件,他们才敢向学术界公开宣布这项事实,继而引起当时神秘事件爱好者的持续关注。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没有生命的雕像,为何会自己活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初步估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是布嘉金与学生们串通一气,以“雕像会动”为噱头,骗取社会上大量的关注,继而令自己的名气更加响亮。可是布嘉金已经是著名考古学家,他应该爱惜自己的名声,想来也不会去无厘头的造假。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在5年的时间内,沙漠的景物有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布嘉金与学生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雕塑,并误认为“第一个”雕像人物能够活动。不过话说回来,布嘉金可是专家,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概率绝对不高,故此,以上两种解释都稍有些牵强。
直至后来,也有专业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认为布嘉金可能并没有撒谎,雕像的活动情况很有可能与风化有关。沙漠中的环境恶劣无比,加之日久天长的暴晒,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完好无损。雕像之所以会活动,完全是因为雕像表层被风化之后,露出了里层的结构,使得一些新的内容出现,继而令研究者产生雕像在活动的错觉。
令人惋惜的是,随着对沙漠雕像的深入,诸多研究者与探险家争相来到此地,对石头雕像进行了大肆破坏,最后导致其彻底损毁,并给世界考古界留下了莫大的遗憾。不过这同时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既然刻有雕像的巨石能够被损毁,就说明它们应该是地球的产物,如果它们真的能活动,那就说明古人可能利用了一种极为奇特的“隐形”的雕刻方法,就是表层脱落,露出底层的图像的雕刻方法,只是这种神奇的雕刻技术最后失传了。小编最后说一句,关于雕像的最终秘密,各位读者还是见仁见智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