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此人不是将才,曾国藩为何还是让他出战,导致大祸临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访谈录的《此人不是将才,曾国藩为何还是让他出战,导致大祸临头》,希望大家喜欢。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七十三 请勿转载
咸丰十年,曾国藩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他好不容易获得了清廷授予的两江总督的职位,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实职。然而,清廷在任命的同时,却命令他带兵东进,夺取苏州。这纯粹是在朝的官员们痴人说梦的想法,在当时的情况,攻下苏州是天方夜谭,何必不说直接拿下南京,一举荡平天平天国呢?
但是曾国藩又不能抗命,他只能摆出要东进的架势,在祁门建立大营,企图延缓时间。然而太平军的名将李世贤却带着四万精兵,杀向祁门,而祁门大营的门户徽州则是最后的屏障。
此时徽州的重要性不容有失,如果徽州被占领,祁门大营就危在旦夕,曾国藩那就真正遇到麻烦了。因此,死守徽州,成为了曾国藩唯一的选择。但是,曾国藩却如坐针毡,他现在手头并没有可靠的将领。
此时,曾国藩是为了避免朝廷的猜忌,佯装要东进才设下祁门大营的。重要将领,都分散在其它地方,亲率的将领之中,只有鲍超可用。然而,鲍超也另有任务在身。驻守徽州的是副都御史张芾,此人不善军务,他手下士兵人数虽然不少,但都不是精兵,不堪重用。
这时候,曾国藩的一个幕僚站了出来,自告奋勇愿意前往。曾国藩一看此人,心里却暗暗不安,原来他是李元度。
李元度在咸丰二年,曾国藩刚刚创办团练就跟随了。对于他,曾国藩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的才华好,又忠心。在曾国藩最困难的两个时期都对他不离不弃,竭尽所能帮他度过难关。一是靖港惨败的时候,很多人冷嘲热讽甚至落井下石,只有李元度默默的陪在身边,防止他自杀;二是在江西失意的时候,很多人都弃他而去,李元度却返回平江招募勇士,充实了湘军队伍。
然而,曾国藩对于李元度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李元度有两个弱点,被曾国藩看得一清二楚。
第一是他太仁慈,这个在平时没有毛病,但作为统帅就是最大的软肋。慈不掌兵,是千古的名训,要想练就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第二是他爱做学问,这个也没有毛病,但李元度却是有点过了火。他往往因为沉溺于学问之中,将更为要紧的军情给耽误了。他曾经立志写一部有清以来的名人传记,常常不惜耽误军营正事而收集资料。
这两点加起来,导致李元度所带领的平江勇平时训练就很懈怠,纪律也很涣散,精神风貌也不佳,老是打败仗。
此次,李元度主动请缨,要求带着三千平江勇为曾国藩分忧。勇气固然可嘉,但曾国藩实在放心不下。最后,在李元度炽热的目光之下,曾国藩与他约法五章:
其一不用好说大话而无打仗经验的文人;其二切莫自视过高,师心有用;其三保举要有节制;其四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朝令夕改;其五不用私人。
李元度满口答应了这五点,然而战局是怎么样的呢?农历八月十四日,李元度带领平江勇进入徽州城,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李世贤破城,宗攻只有十二天时间。
李元度是怎么败的呢?又是怎么败得如此迅速呢?
原来,李元度走后,曾国藩不放心,又派出四营军队协助防守。但是这样加起来还不是李世贤的对手,双方的兵力差距太过悬殊。不过,李元度如果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摆正心态,死守徽州,还能拖延时间,静待局势的发展。
然而,李元度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心浮气躁的将主力摆出来,要与李世贤决战,结果被轻松击败,损失巨大。当他醒悟到时,再只守不攻却又为时已晚。
李世贤利用大雨瓢泼,城墙浸泡在水中垮塌的机会,一举攻破徽州。李元度仓皇出逃,好歹捡回了一条命。不过,此后曾国藩和李元度从此分道扬镳,曾国藩就此事三次弹劾李元度,让他身败名裂,差点还送去充军。
这是后话,当时曾国藩的形势岌岌可危,他甚至写好了遗嘱,并命令鲍超、李续宜迅速赶来。
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带给你有趣的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湘军征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