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京西山区文物坚持做好田野调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北青网的《保护京西山区文物坚持做好田野调查》,希望大家喜欢。
在今年的北京长城文化节上,来自门头沟区文旅局的马垒获评“2022年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在单位里,80后的马垒算是年轻的文物工作者。自2009年起,马垒先后参与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料调查、古村落资源调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对于文物的热爱源于童年记忆,马垒的家乡在北京市房山区,孩童时期偶然遇到村口有人在地下进行发掘,得知这竟是一座唐代古墓,他对文物的兴趣由此产生。日后,他更是将这份兴趣爱好转变为工作事业。
京西山区文物资源丰富,其中石刻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是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马垒深知这项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十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开展田野调查,拍摄文物照片2万多张,拓印碑刻400多份,撰写调查记录1000多篇,发表文章150多篇。在马垒看来,抓住每一次野外考察的机会,全面记录考察资料,才能为今后的研究利用奠定基础。
门头沟区多山且地形复杂,以长城为例,有的遗址位置险要,其中斋堂、清水一带的地势险峻,多悬崖峭壁。在马垒记忆当中,有一次他去海拔1400多米的山顶拓印碑刻,刚拓到一半,天空顿时漆黑一片,电闪雷鸣,暴雨夹杂着冰雹瞬时砸向头顶,现场却无处躲藏,所幸最后他未被雷电击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马垒与同事的不懈努力,他们已完成门头沟区境内大部分明代长城及明前长城资源的调查,为长城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记录,并发现大量前人未曾记录过的文物遗存。
除了田野考察,从2012年至今,马垒在门头沟区文管所担任文物修缮项目负责人,监管国保、市保、区保等修缮项目达80余项。其中戒台寺及潭柘寺的部分修缮项目,先后被评为优秀修缮工程。
马垒表示,门头沟区留存的文物古建筑众多,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彰显着时代特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古建筑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文物修缮有其复杂性,在修缮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对文物建筑的破坏。
以东辛房关帝庙修缮工程为例,马垒多次查阅文物资料并结合碑文记载,对修缮的设计图纸产生疑问,要求修改设计图纸,保留正殿顶部琉璃构件及屋面结构,保留壁画,恢复山门传统结构。通过各方密切配合,将东辛房关帝庙的历史原貌呈现给了公众,充分体现了“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修缮理念。
文/本报记者 崔毅飞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