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王莽”我死了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王政君面对侄子王莽篡位,做了惊世举

“王莽”我死了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王政君面对侄子王莽篡位,做了惊世举

时间:2022-09-28 21:05:19来源:历今明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今明的《我死了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王政君面对侄子王莽篡位,做了惊世举》,希望大家喜欢。

话说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又没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随后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

群臣会意,纷纷举荐王太后的侄子王莽。很快,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及禁军。

王莽重回权力顶峰,代理政务的他马上做了四件当务之急的事。

第一件事:诛杀一个人。王莽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斩杀了汉哀帝的男宠董贤,从而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第二件事:拥立一个人。王莽拥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为新天子,这便是汉平帝。有了这个傀儡皇帝的存在,王莽显得更加位高权重,得到朝野的拥戴。

第三件事:糊弄一个人。为了讨好王太后,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主动交权,王莽对太皇太后极其恭顺小心,无微不至。他见王太后久居深宫,厌倦宫廷的单调生活,不时怂恿她出巡四郊,慰问孤儿寡妇。他还封给王太后的姐妹爵位,把最好的采邑分给她们。同时,他又耍了一个花招,让公卿大臣联名上奏,说太皇太后年高体弱,不宜继续参与政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应该管。于是,王政君只得把全部大权都交给了王莽。

第四件事:培养一个班底。王莽拔擢附顺者,诛灭忤恨者。他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朝廷各个要害位置和部门,整个朝中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同时,他诛灭怨恨他的人,甚至连王太后的叔父王立也不放过,将其逼至告老回乡才善罢甘休。

与此同时,王莽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不断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上下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王莽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替自己排除异己。

就这样,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要务,王家班底初具规模。

重回权力巅峰,王莽向着取代汉朝发起了最后三步走。

第一步走:犹抱琵琶半遮面。

元始一年(公元1年),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她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群臣都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一样,使周成王获得白野鸡,此乃祥瑞。姬旦被称为“周公”,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与公爵爵位相称,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于是,太皇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这中间的曲折过程也让人喷饭。开始的时候王莽坚决推辞不受,要求封赏其他几个大臣。太皇太后再坚持,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还称病不上朝以表示决心。

左右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硬改变王莽谦让的心意,只论功赏赐孔光等人吧。”王莽这样才肯起床。太皇太后依王莽的意见,下诏赏赐除了王莽之外的几个大臣后,王莽还是躲在家里不上朝理事。

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克己谦让,但朝廷对应当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及时加以封赏,以表明重视元勋,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

于是太皇太后再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这时,王莽才“惶恐不已”,赶紧起来接受封号。

王莽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作风虽然很不痛快,但一直非常有效。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之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第二步走:成为根正苗红的外戚。

王莽不断通过种种手段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是在王氏外戚集团专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最清楚自己的权力与自己的皇后姑母王政君的关系。而在哀帝当朝时他从大司马位子上被赶下台的挫折,也使他更进一步认识到外戚的重要,因此,对汉平帝刘衎选皇后一事,他必须全力干预。

公元2年,王莽决定让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做十一岁的汉平帝的皇后,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禄位和权力。但是,狡猾的他没有直接“把爱说出口”,而是一边向皇帝提了一个建议——进行一次大规模选秀,优中择优,挑选合适的女子做皇后;另一边堂而皇之地向自己的姑母太皇太后上了一篇奏章,说是以前国家的灾难大都是因为皇帝没有子嗣造成的,而配娶的皇后都没有为天下母的威仪和品德。现在应依五经经义定出选取皇后的标准和礼仪,在圣帝、明王、周公、孔子、列侯等在长安的后代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淑女做皇后。

太皇太后对此批了一个大大的“诺”字,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后活动就在京都开始了。在主管官员呈上的名单中,王氏家族的女子大有人在。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

太皇太后以为他谋国至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

王莽这样做,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而在乎自己的宝贝女儿。明面上,在靠太皇太后摆平了王氏家族的“情敌”后,王莽暗地里马上又唆使其爪牙上书。

于是,儒生吏民每天守候在宫门外上书的有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纷纷上书道:“安汉公功勋盛大,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

接下来,王莽再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不妥当。”王莽只好说:“那就请大家察看我的女儿吧。”

结果当然毫无悬念,王莽的女儿在众花魁中成功突围,当选皇后。

第三步走:原形毕露。

但是,做了代理皇帝的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皇位了。广饶侯奏报齐郡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王莽一概收下,然后拿这些东西去吓唬自己姑妈太皇太后,还说:“七月中,山东临淄县的一个乡长做了几个梦,梦见有声音对他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让我告诉你,代理皇帝应当做真皇帝。如果你不相信我,这个驿亭里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查看亭中,发现确实出现了一口新井。”

一时间,各地的投机分子开始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符命。梓潼县人哀章在长安学习,一向品行不好,喜欢说大话。他看见王莽居位摄政,就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应该是谁,而且这个家伙趁机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连将来的官职都写明了。这个铜柜最终自然也到了王莽手中。王莽就拿这个柜子说事,让王舜直截了当地去告诉王政君,自己要当真皇帝,让她交出玉玺。

王政君明白王莽的真意后,指着王舜的鼻子怒骂道:“你们蒙受汉家厚恩,富贵累世,不思图报,反乘人之危,抢夺汉家江山,毫无情义可言。像你们这种人死了连猪狗都弃之不食!他既然自立为新皇帝,就该另制新玺,何必用此亡国不祥之物!我是汉家的一个老寡妇,垂死之人,死了也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

王政君一边哭,一边骂,左右侍从宫人也都流下了眼泪。王舜跪在地上,又愧又难受。他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对太皇太后说:“臣也无话可说。只是如今新皇帝一定要这块玉玺,太后怎么可能保得住呢?”

王政君心想,王舜这话说得倒也中肯,王莽是不会甘心的。她怕受到更大的胁迫,只得取出玉玺,恨恨地摔在地上,骂道:“我是将死的人了,知道你们兄弟一定会被灭族的!”

王莽得了玉玺,高兴极了。为了讨好王政君,他尊王政君为“新室父母太皇太后”,还毁废汉元帝的宗庙,专为王政君修筑一庙,以供将来奉祀之用。因她人还健在,故取名“长寿宫”。

待宫室布置完备,王莽还特意设宴,在长寿宫宴请太皇太后。谁知王政君一看到丈夫的宗庙被毁,又惊又伤心,哭着说:“这是汉家的宗庙,都是有神灵保护的,为何毁坏它?假如鬼神无知,又何必用庙?我是先帝的后妃,岂能用先帝的宗庙陈放吃食?”哭完,她又对左右说:“此人轻慢神灵,必不为神保佑!”

此后,王政君在悲伤中又活了五年,至新朝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才死,享年八十四岁。死后,她被王莽葬于汉元帝的渭陵,但中间用一道沟把她与元帝隔开了。

公元8年,王莽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