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光绪如果不死,大清朝是否还有复兴的希望?答案让人唏嘘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寻史阁的《光绪如果不死,大清朝是否还有复兴的希望?答案让人唏嘘》,希望大家喜欢。
都在不断做出一个假设——若是光绪重新担任起清朝复兴的重任,那么现如今中国的局面会是如何呢?这个问题比较难解答,因为我们的历史学家每天面对的问题都是过去真实存在过的,他们的任务不过是把历史上的一些陈年往事做一个深层次的挖掘剖析,让我们更好的研究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类的发展进程。
这个问题显然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的简洁明了,那就是清朝的灭亡。我们完全可以说,甲午战争跟戊戌变法最终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这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清朝在历史上消失将变成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昔日实力不再拥有,他从亚洲一个鼎鼎大国变成了脆弱和不堪一击的代名词,日本的人口远远不及我国,国土面积也十分狭小,在以前看来他们完全不是我大中华的对手,但是我们竟然被日本打得片甲不留,中国战败了,洋务运动所讲求的自强与求富的务实想法也一一被推翻,清政府太不堪一击。
因为多少年来积攒的腐朽懦弱还有拼死的顽固,都不再是那个时代应该存在和立足的东西,那些过去了的不被看好的老旧文化都不在跟得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自己把自己的眼睛蒙上不肯前行,最终变的无法适应当今的世界局势,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即使是我们本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敌方的力量不算强大,所以失败就意味着我们太过弱小。
在甲午战争以后,民心已不再如过去那样都一边倒,当时的大多数人还都拥有着强烈爱国头脑,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日本给我国带来的是怎样的灾祸,而我们的政府又是怎样一步步沦为敌人的傀儡的,无能的清政府激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清政府的投降和卖国等软弱行径被所有人反对着并努力的抗争着,人们认为当前的政策行不通,所以才开始要求变法,可是变法又因为自己的阶级软弱性而错过了良好的机会,才不过短短一百多天,就被慈禧太后的团队扑灭了变法的火光。
这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清政府的丑恶面目完全的暴露在了人们的眼前,慈禧亲政以后,军队没有丝毫强化的迹象,依旧是无法与强大的八国联军相抗衡,屈辱的辛丑条约也就此签订。表面上看起来大清朝获得了短暂的平静,慈禧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宝座之上,她开始着手新政,自身也在本国内进行了一些实用的改革,比如开设工厂还有训练新军。
可是她的改革也有些不合时宜,因为那时候已经兴起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活动的浪潮,孙中山的革命刚开始时,没有几个人愿意相信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清政府,认为一系列的改变最终能够救活中国,让人们走进现代化。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人民不再不愿意服从清政府的安排,没有人可以改变当前的形势,就连光绪帝也不能。清政府的新政也都起到了反作用,比如辛亥革命时,起来造反的正是那些训练的新军,新政期间还派了很多的留学生到日本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可后来这些留学生有了先进思想为的却是成立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这一切都让人啼笑皆非,看起来不过是清政府砸了自己的脚,清政府在当时已经是四面楚歌,新政培养的正是自己的掘墓人。
假如光绪帝没有被中途毒死,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虽然他生性懦弱,可是政治思想还是有不少的,他的身边没有得力的大臣为他出谋划策,只靠他孤身一人可以完成执政任务吗?
在中国当时时代背景下,是不会出现一个可以领导全国人民的改革领袖的,想要完成改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是时势造就英雄,当时中国的旧传统氛围太为浓厚,光绪的能力再大也是没有用处的,不冲破传统的阻碍,是没法成大事,如果光绪没死,其实他执政的结局也不太好讲,但兴许,前途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