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牧马的干不过打猎的为什么清朝将近300年,元朝不足100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郑在说事儿的《牧马的干不过打猎的为什么清朝将近300年,元朝不足100年!》,希望大家喜欢。
>元朝和清朝,一个放马的,一个打猎的。
>放马的来了中原,坚持要能歌尚舞;
>打猎的来了中原,学会了吟诗作画。
为什么大家都是部落移民,满清可以安享276年,而蒙元连100年也呆不住就歇菜了。从两朝皇帝的名字,您就能看出点门道,看看下面两个名字:
>元朝第四任皇帝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清朝第一任皇帝叫:爱新觉罗·福临
去掉姓氏读一下,“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名拗口不?像不像外国人?“福临”这名是不是像邻家阿哥般亲切?
>去掉姓氏读一下,“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名拗口不?像不像外国人?“福临”这名是不是像邻家阿哥般亲切?
中原文化传承上下5000年,就像那大海,满清愿意做那奔流入海的河流;而蒙元只愿做大漠黄沙。河流入海,海可以容纳百川,所以满语亡了,满清还在;黄沙入海,泥沙只能沉底,所以蒙语留着,蒙元离开。
有句话叫“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背上治理不了天下”,感慨过后,给元朝、清朝做一些具体对比:
>◆其一、皇位继承。
>【清朝】虽然清朝后期对外战争很屈辱,但是,不得不夸一夸清朝的皇位继承——绝对是所有王朝中做得最好的(光绪和傅仪算是被慈禧带跑偏了)。
看看清朝的世袭传承,清一色父传子、子传孙,一目了然。皇帝继位基本上没有大的波折,更是,从来没引起军事冲突(顺治继位虽有波折,皇族拍桌子吵完架就解决了。雍正继位也有点波折,还不是被康熙三言两语就摆平了)。清朝到了光绪、溥仪,虽然有点跑偏,但有慈禧这个异数在,倒也继承的很顺利。
【元朝】再瞧瞧元朝的皇族乱象。且不说忽必烈立国前,就跟亲兄弟阿里不哥来火拼,一场灭国级别的五年大血战。打完之后,诺大的大蒙古国,算是被肢解成了五块。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那传承方式就更是大杂烩。父死子继可以;兄终弟及也可以;叔侄相争还可以。就是说,诺大的元朝,连一个明确的继承人制度都没有。要说元朝到皇帝登基,都是皇族相残的故事。
咱们就使劲挑,元朝哪个皇帝是继承皇位,是没有动刀枪的?
第二任皇帝元成宗“铁穆尔”,勉强算一个。为啥还勉强?他老爹真金本来是太子,因为嫡位之争40多岁就丧命。忽必烈死后三个月,元成宗才经过一番争夺登上皇位(孙子继承爷爷)。
第四任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本来要跟亲哥元武宗“海山”争抢第三任皇位,迫于海山3万大军兵临元大都,只好拥戴元武宗继位。元武宗比较厚道,直接约定死后传给他(元武宗是侄子继承叔叔、元仁宗是弟弟继承哥哥)。
之后就是各种混乱了,十一个皇帝,在位超过30年的只有两个(忽必烈、末代元顺帝);在位超过10年的,有只有两个。元朝只有98年,在位最长的四个占了将近90年,剩下不到十年过路七个皇帝,人均一年在位半左右,元朝有多乱,请自行体会。
>◆其二、选官制度。
>【元朝】元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主要官员大多是,蒙古人和色国人的功勋和贵族,他们当官完了,他们的子孙继续当官。这样的后果就是,血性汉子越来越少,纨绔子弟越来越多,整个元朝朝廷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成为一堆腐肉,这就是“恩荫制”和“世袭制”。
千万别提科举制度,元朝的科举制基本是废了,哪个皇帝心血来潮,偶尔开上一届,基本上两做做样子都省了。
【清朝】清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人家是重用满八旗,但也同样重用有能耐的汉人。长期下来,八旗生活腐化,基本废了。没关系,朝廷大不了把他们当闲人供起来,大量汉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科举制度不一定万能,但是至少让朝廷一直注入新鲜血液。八旗贵族也世袭,但是只管你世袭吃喝,要实权得有能耐。
从雍正开始,汉人的封疆大吏越来越多,这种趋势越往后越明显。咸丰皇帝以后,全靠汉人大咖们保证清朝的长治久安。朝廷大员可没有世袭一说,总的来说,基本能够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其三、民族融合。
>【清朝】虽然清朝也存在满汉歧视,不过满清的包容性还可以。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一入关就高喊“满汉一家亲”。《剑桥中国史》观点认为,清朝是多民族朝代中,民族关系处理最好的王朝之一(实在不是粉清朝,不过这一点,本人的确也认同)。
清朝统治者,的确是从思想和行为上,拿自己不当外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中原的主子。主子要享受生活,当然就会想办法,让奴才也能活下去。
【元朝】元朝统治者一直推行“草原本位”制度,坚决拒绝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直把自己当做中原的外来者。在民族问题上推行“四等人”制度。吃相太难看,一副搂一把就走的架势。
【尔朱少帅】说:满清皇族后期都扔了满语,都用汉语交流。看着这情形,就要跟中原搭伙过日子的样子啊。
当然了,导致元朝短命、清朝国祚长久的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元朝对汉地基本是间接统治,对基层控制力相当差,只管收税,不管治理。基层治理方面,清朝无疑高出元朝好几个段位。从“留头不留发”到“文字狱”可以看出,清朝管控力度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