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因为秦朝实施了不适合当时那个时代的政策,所以才灭亡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伍先生话史V的《因为秦朝实施了不适合当时那个时代的政策,所以才灭亡了?》,希望大家喜欢。
因为秦朝实施了不适合当时时代的政策。这个不适合的政策主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苛政。秦律过严,对于一个闷在西部,憋着气想要崛起的诸侯国来说,秦律有可能被老百姓接受。而当秦律推广到全国,尤其是习惯了较为宽松的律法的东部人民后,还会被普遍接受么。另外秦始皇的一些超出当时时代的大型工程对民力的使用也超过了极限。第二,过度中央集权。分封制用了那么多年,突然你要用郡县制,这个转变过于剧烈了。
郡县制是好,但伤到了那么大数量的大小诸侯的利益,这些人都是有社会地位,有政事能量的人。你对付一个两个可以,对付那么多,更何况其中大比例还是被你亡国对你有仇恨的那帮人。其次,秦灭亡的原因,不可能只有一个,毕竟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问题,那往往很容易解决。所以我提供些我所知道的思路。
想想其它六国有多少知识文人,书法在古代算是一个算是比较重要的艺术活,同时让自己重新学习新的文字,以及后代学习新文字,肯定不如秦国自己人来的顺,往往一代落后,代代垫底。关于文字统一远不止这点负面影响,这对其它六国知识文人的打击是沉重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反。再想想其它六国的商人,不,这里还包括秦国的商人,因为度量衡的不统一,七国间的商人贸易,这中间有多少油水,裹挟着多少商人利益集团,是可以想象的。
在战国环境下,七国间的商人,本来默契习以为常的做着短斤缺两,虚报重量换算这种事,究竟有多少利润?当然在现今的社会,有国际标准,哪怕自己文化自带的度量,也可以和国际标准换算,以至于我们难以想象,在战国会有那么多商人干这种事。所以有钱的商人联合要反。战国中后期秦楚和秦赵是世仇,秦国用变诈手段让楚怀王客死他乡,屈原悲愤投江,秦将白起攻下夷陵烧了楚先王坟墓,长平一战坑杀赵降军数十万,战后整个邯郸都少有健全的青年,当时列国对秦的仇怨可想而知。
对中国的大一统而言,秦的强力统一与汉作为局外人的天下归心都极为重要,秦始皇接手的局面本来就很难解,更何况他又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统一后不分封亲族,迁关中之民去南越,天下有变连个捍卫秦室的中坚力量都没有。而秦军军事失败,是后勤供给不如对手吗?显然也不是,在秦灭六国时期,秦朝对两个军事强国赵国和楚国,都可以在远离自己核心领土的区域,支持几十万军队与对手经年累月拼消耗,而且对手往往还是先撑不住。
在灭秦之战中,秦军这个优势也并未失去,从项羽杀宋义之前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楚军已经“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而章邯可以筑甬道向巨鹿前线的王离军输粟,后勤供给远好于楚军,这也不是直接原因。秦军军事失败,是因为中枢昏庸无能调度失措么?有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如果具体分析,除了一开始秦朝对起义声势准备不足导致周章迅速攻陷函谷关进逼咸阳以外,之后也很难说秦朝中枢给前线将领制造了什么掣肘。
另外,又建造阿房宫和长城这样的大工程,对于刚统一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应休养生息让民众过几天安生日子,但秦始皇偏不,偏要劳民伤财,民众如何安居生活,连活着都是奢侈,不反你反谁?这样的例子也有后来的隋炀帝。只要有人反,一定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全体”反你没商量。总之,一个朝代走向灭亡都是有原因的,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