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蜀汉”魏延作为一个忠臣,死后为什么还要被灭三族?

“蜀汉”魏延作为一个忠臣,死后为什么还要被灭三族?

时间:2022-09-17 17:35:21来源:老王头谈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王头谈历史的《魏延作为一个忠臣,死后为什么还要被灭三族?》,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读《三国演义》,提及蜀汉大将魏延,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其“脑后有反骨”。这其实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具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而夸大其词的写法,主要是为了营造更有冲突的故事情节,也为了塑造出更加具有“神话”色彩的诸葛亮形象。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否真的“天生就有反骨”呢?

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就为魏延平了反,其实,魏延自从跟从了刘备之后,一直以来都是忠心耿耿,根本就没有反意。

陈寿则在《三国志》之《魏延传》中最后点题总结:“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意思是说,魏延来投奔蜀汉,就是想杀掉不和的杨仪,再接替诸葛亮,并不是想背叛蜀汉。

但历史的进程并不如魏延自己所预想,在诸葛亮病逝之后,魏延被马岱追杀,随之被灭掉三族,沦为朝廷内部争斗的牺牲品,使得原本对蜀汉一向忠诚的魏延以悲剧收场。那么,魏延作为一个忠臣,死后为什么还要被灭三族呢?

魏延算不算蜀汉王朝的忠臣?

我们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蜀汉政权是谁建立起来的?当然是刘备了。蜀汉王朝内,谁说了算?自然也是刘备!这个没有问题吧?先看下刘备对魏延的评价吧!这个可是在正史上有记录的。

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写到,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随即将京城迁往成都,汉中需要一位将军镇守。

当蜀汉各位将领均认为此人选必定是三将军张飞时,先主刘备却推荐魏延担当,魏延也立即表忠心:“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说得豪气万丈,刘备非常满意,于是,当刘备称帝后,就将魏延由原来的牙门将军升为镇北将军。

魏延是在建安16年,带领自己的私人武装跟随刘备的,地位并不高。第二年,在刘备与刘璋作战过程中,魏延表现勇猛,屡屡建立战功,赢得了刘备的信任。

现在,魏延镇守蜀汉与北魏间的重要屏障——汉中,要知道,汉中是多么关键的城池,此地一旦失守,成都就宛若空城。而刘备就是信任魏延,魏延算不算是蜀汉的忠臣呢?若不是,蜀汉不早就被北魏给攻破了吗?

魏延当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在镇守汉中期间,始终小心翼翼,制定了严谨的防御计划,修缮工事,操练兵将,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随时准备迎接北魏的挑衅。

魏延在汉中驻守了六年,直至诸葛亮组织北伐而进驻汉中。在这六年时间内,魏延忠心耿耿,将汉中打造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堡垒,为继任将领创造了良好的作战防御体系,多次打退了魏军的进攻。

魏延被杀之后,姜维开始驻守汉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将汉中的防御体系修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仅仅凭借魏军的一次进攻,就突破了蜀汉政府北面的屏障,让北魏军队长驱直入,加速了蜀汉王朝的灭亡速度。

若魏延对蜀汉不忠,为啥不早几年就行动呢?偏偏要等诸葛亮去世之后才行动呢?是忌惮诸葛亮的能力和智慧吗?作为蜀汉王朝非常关键的人物,诸葛亮对于魏延,又有哪些看法呢?这些看法,会影响魏延的生命吗?

对于魏延,蜀汉丞相诸葛亮有何看法?

其实,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军事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当诸葛亮决定北伐时,就将魏延招入自己麾下,让其担任先锋,都督前部兵马。此刻,魏延已经升为都亭侯,比将军更高一级。

公元230年,魏延率军西进羌中,在阳谿与北魏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激战数月,魏延灵活机动,将费瑶和郭淮来回调动,使其顾此失彼,最终,魏延取得重大胜利,也赢得了诸葛亮的信任,自己也随之晋升为南郑侯。

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多次向丞相提出建议,想效仿汉初韩信那样,独自率领一万兵马,与丞相兵分两路,以期会师潼关。而诸葛亮有自己的全盘计划,并没有同意魏延的策略。

魏延认为自己的主意是上上策,没有被丞相采纳,才能没有被发挥出来,有些郁郁不闷。这一细节也反映出魏延对于自我认知还是蛮高的,或许与其性格矜持高傲有关,但也为其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

史书上没有单独的章节表明诸葛亮对魏延正面的评价,但魏延的的确确以其卓越的军事能力赢得了诸葛亮的青睐,不然,也不会总让魏延担任先锋了。

魏延也因自己勇猛的作战风格,让对手有所忌惮。当诸葛亮因病逝撤兵回汉中时,留下遗嘱秘不发丧,只是命令魏延断后。

聪明的司马懿其实已经猜到诸葛亮已死,也只是装模作样地追击了一下,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也说明司马懿对于魏延较为忌惮,并不想与之正面交手。

诸葛亮屡次组织北伐,也并不是没有兵将可用,魏延能够屡屡成为正牌先锋攻打头阵,说明诸葛亮对其是非常信任的,这也是对先主刘备的尊重。

即便如此,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却没有逃得过被诛杀的命运,这其中,另外一个人物——杨仪,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魏延是忠臣,为啥死后被灭三族?

《三国志》中有明明白白地记录“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就是说,当魏延在蜀汉地位如日中天的时候,唯独当时的丞相参军杨仪对其不服,因为以文职见长的杨仪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与以武力见长的魏延一样,都很在意自己将来在蜀国的地位。

因此,两人关系水火不相容。诸葛亮在世时,两人还能碍于佛面平安无事,而诸葛亮一病逝,两人的矛盾就浮出水面,谁也按不住了。

其实,诸葛亮对于这个事情也是有预料的,在其遗嘱中,特意安排魏延断后,还交代说,若是魏延不服从军令,就随他自己的意愿罢了,意思就是也不再追究魏延的功过了。

但深思熟虑的杨仪却派费祎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就大言不惭地暴露了自己心思,流露出不服杨仪命令的口气,费祎当然会将魏延的言行一五一十地告诉杨仪啦。

魏延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等费祎走后,觉得自己的话有把柄被费祎抓住,想追回费祎已经来不及,于是派人观察杨仪的动向。

魏延看到其他将领都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逐步撤兵,感觉到很震怒,立即行动先率兵后撤,还将其所走过的栈道全部给烧毁了。这一举动,对于魏延来说,可谓是失败之举。

若魏延不烧栈道而撤回成都,还不会给杨仪留下多大的口实,要知道,古时候的路有多么重要,而且还是要回到“难于上青天”的蜀国。

栈道被烧,后面的数十万大军就没有了退路,就可能被魏军一举全歼,这一举动,直接就被杨仪等人利用,上书后主刘婵,说魏延叛乱,理应当斩。

在魏延与杨仪的争斗中,魏延落了下风,是其持才自傲的原因,也是其与杨仪没有搞好关系的原因,也有其一时气愤,做事不考虑后果的原因。

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魏延不但自己被杨仪派来的兵将斩杀,还被灭了三族,连累了家人,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说古论今。我们通过魏延一生的经历可以得知,在职场中,不论我们为公司流过多少汗水,立下多少功劳,始终不能躺在功劳簿里睡觉,立足根本,与上司、同事搞好关系,是自己进步的基石,这一点,大家还是要牢记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