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人死之后要把脸盖上,并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大肥肥文史的《人死之后要把脸盖上,并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希望大家喜欢。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自古无数帝王都在寻求延年益寿之术,却没有一人如愿,比如秦始皇,他派徐福东渡寻找蓬莱仙山,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再如清朝雍正皇帝,他是一位工作狂人,以至于身体不断被透支,后来就请江湖方士炼丹,服用丹药虽然短时间内可以精神焕发,但最终还是因为中毒而暴毙。
古代帝王都无法与生死相抗争,作为平常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正确地、科学地看待生命,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和死亡相关的话题,不深聊,只说其中的一项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周朝起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周礼”概括起来有五礼,即吉礼(祭祀之事)为、喜礼(冠婚之事)、宾礼(宾客之事)、军礼(军旅之事)、凶礼(丧葬之事),时至今日,大部分礼仪的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凶礼”中有一项却一直没变,那就是人死之后要盖上脸。
人死之后把脸盖上,这一礼仪虽最早起源于周朝,但有明确历史事件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据记载,当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对勾践进行了一番羞辱,然后就把他给放了,伍子胥当时就劝吴王杀了勾践,否则后患无穷,吴王不仅不听劝,还逐渐疏远了伍子胥,最终听信谗言将其赐死,伍子胥临死前让人把自己的眼睛留下,挂在吴国城楼上,声称要亲眼见证吴国的灭亡。
事情果然应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载,最后一举把吴国灭了,吴王夫差临死前吩咐手下,待自己死后,用一块布把他的脸盖上,并说自己无颜面对吴国子民,也无颜面对已死去的伍子胥。
古人这么做,不排除有迷信的色彩,但我们要尊重古人的智慧,古人这么做并非完全迷信,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科学分析,大家就知道这一做法的其他目的和作用。
古代医学水平较低,判断人是否死亡只能通过心跳和呼吸,如果只是短暂的失去心跳或呼吸,就将其作为死者下了葬,这当然太鲁莽,因此中国自古流传下来“停尸”的习俗,所谓“停尸”,就是死者家属将死者停放在家中几日,然后再下葬,停尸期间会用一张纸或一块布把死者脸盖起来。
把脸盖起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判断“死者”是否真死,如果没有死,“死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呼吸,鼻子或者口的部位会呼出湿气,将蒙在脸上的纸或布打湿,这样就很容易判断,从而避免误将活人当做死人下葬的事情发生,因为没在“死者”脸上盖上纸或布,而把人活埋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确有发生。
把死者脸盖上,第二个目的是人文关怀,关怀的是死者的亲戚和家属,众所周知,人死之后因为血液不再流动,肌肉逐渐僵硬,身上也不再有血色,尤其是脸部,表现出毫无血色的煞白,看上去不仅恐怖,还会加重死者家属悲痛的心情,把死者脸盖上,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