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唐朝人吃隋朝粮,短命的隋朝只有38年,哪来的这么多的粮?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经典沸的《唐朝人吃隋朝粮,短命的隋朝只有38年,哪来的这么多的粮?》,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上的隋朝虽然只享有三十八年国祚,却是国内公认伟大的王朝之一,也是享誉全世界的强盛时代之一。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在大兴城正式登基称帝。
杨坚当上皇帝之后实行南下灭陈朝的计划,结束了中国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国家稳定之后他就一心致力于农业发展,并且创造性地颁布了均田法,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
图片:杨坚称帝剧照
隋文帝的一生创下了很多辉煌业绩,然而他偏偏在选择继承人上犯了糊涂,他放着智勇双全的太子杨勇不用,最终选了喜欢做表面文章的杨广继承帝位。
杨广登基之后极尽奢华,尤其是他为了享乐(也有说是为了南北经济往来)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全程有2000多公里,但是仅仅花费了两年时间便完工了,其中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可想而知。
即便隋炀帝如此挥霍,历史上依然流传着“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短命的隋朝真的这么豪气吗?隋朝哪来那么多粮食?
图片:晒谷子剧照
一、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
1.隋朝耕地面积广阔
历史上关于“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是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毕竟隋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短命王朝,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不可能积累如此多的粮食。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隋文帝登基称帝说起,隋文帝深知,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存在过统治者奢侈而国家长治久安的情况,因此他称帝之后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勤俭的习惯。
他要求后宫妃子不许用华丽的首饰装扮自己,而对于士人来说想要打扮的话,用铜铁骨角简单装饰一下就可以了,万不可在身上装扮珠玉。一面是厉行节俭,另外一方面则是开疆拓土,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年时间里,国家耕地面积突破了五千五百万公顷,如此广阔的耕地面积,为国家积累了无以计数的粮食。
图片:广阔的耕地面积剧照
2.创造性的发明粮食存储办法
为了更好的储存这些粮食,隋朝时期开始对以往的粮食储存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更为科学的粮食存储办法。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隋朝的粮仓一般都用红烧土作底,然后在粮仓里填上黑灰、木板、干草和席子等防潮物品。
除此之外,还在粮仓内部刷上了大约两毫米的桐油隔绝潮气,粮仓的防潮和耐存储能力极大提高。倘若将这些粮食从隋朝放到唐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由此看来说“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存在,作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在败家方面可谓是花样百出。他曾经创下过一夜临幸三十位宫女的记录,除了沉迷于女色之外,他还喜欢到处游玩,为了游玩方便会在全国各地大肆修建宫殿,所需费用动辄就是以“百万”计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朝的粮仓简介
3.经历过隋炀帝的挥霍之后,依然粮食满仓
隋文帝在位时期辛苦攒下来的财富,到了隋炀帝时期却被极尽挥霍,然而即便如此,在隋炀帝时期依然能够见到诸如回洛仓“周回十里,穿三百窖”这样的大场面。
假若每个粮仓里能够装下粮食八千石,光洛口仓这一个地方就有三千个这样大小的粮仓,粮食数量可想而知。隋朝统治期间,在重要据点都会有粮食存储,就拿上文中提到的回洛仓以及单洛口仓这两个粮仓举例,它们的粮食存储量大约在两千万石以上,大约相当于元王朝每年所收粮食的一倍。
这样的粮仓在隋朝时期随处可见,尤其是鼎盛时期,出现了家家户户粮满仓的情况。唐朝贞观年间国力强盛,不过宇文泰在见到唐朝时的盛景时不禁感慨,这番所谓的盛世之景,依旧无法和隋朝相媲美,由此可见隋朝的富庶境况。
据《贞观政要》记载,隋朝时期的粮食存储,能够供整个国家运行五六十年毫不费力。元朝的史学家曾经感慨:古往今来敢称国内富有者都无法和隋朝相媲美。看来隋朝虽然只享有三十八年国祚,却成为后世都羡慕的富庶王朝。如此一来,大慧不禁想要提出一个疑问:短命的隋朝,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洛仓遗址
二、隋朝哪来那么多粮食
1.繁重的苛捐杂税
对隋朝历史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伴随着隋朝粮食满仓的盛景背后是繁重的苛捐杂税。隋朝时期的人口统计是一年要进行一次的,而且要求非常严格,家中老小一律要登记在册,这就意味着每年都在增加交税人口。
除此之外,隋朝还想出一个增加赋税的办法,他们要求成年男女必须早早成婚,否则就要增加交税数额。新成家的夫妻们则需要另立户口,成为新的一户。
从这个办法实行以来,隋朝的人口就在不断增加,国家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人从事生产。人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交税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由此隋朝的税收量不断提高。
除了正常的交税之外,隋朝的百姓还要承担繁重的地租。具体来说,就是朝廷将没人认领的荒地强制分给老百姓,谁家人口多分到的地就多,相应的,需要提供的租金也就更多。这些经过层层盘剥后得来的收入,最终都会归入国库。
图片:百姓纳粮剧照
2.藏富于国
正是因为老百姓将财富都交到了国家那里,这才促进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外战争方面凸显出来强大的优势。国家当然没有忘记这些为国作出贡献的老百姓,提出了“义仓”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将百姓们交上来的粮食先放在国家的粮仓里,如果出现重大灾情的时候,再拿出来供老百姓食用。
这种想法是好的,不过早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就打着“老百姓不知道节省会造成粮食严重浪费”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将这些粮食的管理权交给了手下的州县长官们。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义仓”打着为老百姓好的旗号,背地里做的却是劳民伤财的事情。特别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更是加剧了对于老百姓的盘剥。
再加上此时天灾频发,百姓们饿到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此时那些说着为老百姓管理“义仓”,灾难时为他们解忧的州县长官们却防老百姓像防贼一般,生怕一个不小心让他们把粮食抢了去。
一边是百姓们流离失所,另外一边却是隋炀帝带着大臣们夜夜笙歌,如此鲜明的对比背后是血淋淋的覆灭现实。隋朝末年由于百姓难以负担如此繁重的赋税纷纷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隋朝统治,进入到了历史上另外一个繁盛时期:唐朝。
图片:受灾的百姓们剧照
三、隋朝灭亡带来的启示
唐朝建立之后,隋朝的一切就如过眼云烟一般消失殆尽,隋朝虽然灭亡了,却留给了后来统治者一个深刻的启示:与其藏富于国,不如让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如果只是单纯的国家富有,人民却长期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国之根本就不稳定,那么国家动荡是迟早的事情。倘若使人民得到实惠,社会就会安定团结,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也就此提升。
隋朝相较于唐朝来说更加富裕,但是隋朝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却被唐朝坐收渔利,剖析其深刻原因就是唐朝统治者们深谙治国之道,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中之治的盛世之景。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