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比肩咖啡拉花的“茶百戏”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鹰瞳世界的《比肩咖啡拉花的“茶百戏”》,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闲暇时间观看了杨阳执导,张巍编剧,刘亦菲、陈晓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带领笔者领略了一番宋代生活的精致。赵盼儿与茶馆老板斗茶,娇俏身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从“碾茶”到“击拂”再到点出“茶百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技法如杳蔼流玉,令人拍案叫绝,也不禁向往起宋人的真风雅。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百戏亦名为“百戏”,(别称:分茶、水丹青)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亦成为唐代后文人之间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虽然是种表演艺术,确是点茶后画龙点睛之笔。用清水在茶汤的雪沫乳花上作画,清水点过处成白色,笔触末段微微晕开,犹如画笔在宣纸上作画,故此茶百戏也称“水丹青”。乍看下,仿佛在抹茶拿铁上拉花,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最大不同在于咖啡拉花用的是发泡的牛奶,而茶百戏只用水就能作画。此后,这种清水画丹青的古法技艺差点被世人遗忘。
笔者对仅仅用茶和水,如何能拥有如此厚实的泡沫感到十分好奇,发现答案尽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身为“业余”的皇帝,专业的茶艺师,宋徽宗仔细记录茶道,文辞之优美,比喻之精妙,绝不是本枯燥的说明书而已。
在《大观茶论》“点章”里,宋徽宗特别提到点茶要“七汤”,每一汤就是加一次水的意思,每次加水后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重复七次才能慢慢打出细密扎实的乳花,最后的成果:“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
“咬盏”一词用得尤为生动。咖啡拉花如果奶泡打得光滑绵密、温度适宜,即使轻轻晃咖啡杯,拉花也不会变形,与点茶追求的境界相似。要做到“咬盏”,对茶艺师点茶的手法要求很高,宋徽宗自然是个中翘楚,他曾亲自点茶赐饮群臣:“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延福宫曲宴记》)”
不过纵使再高深的技艺,茶百戏也仅能维持片刻。浮生若梦,浮在茶汤之上的丹青墨韵、花鸟风月、人生百态须臾间即逝,当真梦幻如泡影。或许也正因其如此变幻莫测,茶百戏成了宋代文人吟诗作画外,另一赏心乐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茶百戏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适于表现中国文化的各种意境,如"喜上眉梢"、"马到成功"等等。乌龙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腾飞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重要技艺。分茶唐宋时期曾在闽北武夷山一带流传,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茶繁琐的工序中需要专注与笃志,是一个人体悟孤独的过程。在经历之后,捧在手中的一盏已不仅是茶,更是一泓观照己心的清泉。
《茶》——[ 宋 ] 郑清之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