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后事”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

“后事”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

时间:2022-09-10 17:35:25来源:怪兽看电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怪兽看电影的《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希望大家喜欢。

有人说若郭嘉不早逝定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我认为不然,下面注文详述之。

首先我们看看“托孤”于郭嘉之说的由来,无非是曹操的一句“欲以后事属之”,这在三国志中出现过两次,一是三国志郭嘉传: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二是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有人见到“欲以后事属之”就联想到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说这是死后要将政权委托给郭嘉管理的意思。岂不知古文中“后事”意义之广,委托朋友在自己死后教育子女,照顾家人,也可称之为“托后事”,甚至解释成仅仅委托朋友帮助治理丧事也行得通(古人对治丧看得很重要)。

如三国志方技传中:(锺繇)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硃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锺君。’”可见托后事绝非当权者的专利,此处就是托朋友照顾家人。而将曹操要将政权托付之说,联系当时的情况却甚为不妥。看看曹操说这两次话的时间,第一次在郭嘉的葬礼上对荀攸等人当众说的,这时曹操既不是魏王,也不是魏公,甚至连丞相也不是;第二次在给荀彧的信中,荀彧还活着,说明至少曹操还没当魏公。曹操没当魏公,则魏国政权在名义上还不存在。曹操那时口口声声以汉臣自居,称握权只是为了自保,又如何能信誓旦旦的在公众场合宣扬死后要将政权像个人财产一样托给某人代为管理呢,这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吗?曹操的话本来就意义含糊,以此推定为托孤的依据,证据不足。

再者,我们看看曹操死时有无“托孤”的必要。所谓“孤”在这里指得是幼年丧父者,如三国志刘备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年十五,母使行学。而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时刘禅才十七岁,所以称之为“托孤”。

之后吴魏两国多次效仿,曹丕托曹睿时,曹睿不足二十;曹睿托曹芳,曹芳更是不足十岁;孙权虽不放心诸葛恪,但以“太子少”(不足二十),仍托孤于他。由此可见,其一,“托孤”主要原因是因为嗣子年幼,才让亲信大臣代为管理朝政,等嗣子成年后再还政于他,否则那不就是将政权拱手让与他人,托孤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其二,君主死前又不是只接见一次大臣,为何只有托孤之事史载详细?因为托孤是个重要的仪式,是君主的一种正式授权形式,之后肯定要传于四方,载于史册的。而受托孤者常常引用此事来摆谱,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司马懿给曹爽的书信,一句先帝之托让当权者也无可奈何。

托孤者权高欺主的事也比比皆是,可见托孤实在风险不小。我们回到曹操的具体情况,曹操死时曹丕三十四岁,已过而立之年,又很有才华,不是什么天生痴呆,没必要再找个顾命大臣,分其权吧。鉴于东汉的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曹操自作丞相起就忙着巩固中央集权,先是罢了三公官职,后来干脆连尚书令都不要了,一切权利抓在自己手中。荀彧,"吾之子房也",何尝不是亲近重臣,刚有与曹操政见不合的迹象就被调离重职,留于军中加以监视,可见曹操对有势力的大臣是心怀恐惧的。还有毛玠、崔淡、程昱等性格刚直,敢于和曹操唱反调的,也弄得先后下台。

曹操死前,起码本族的老臣曹仁、曹洪尚在,却未见有过召见的记载,曹操把一切权利都留给了儿子。事实上,魏文帝时期,皇帝政由己出,有时甚至到了独断的地步,连曹洪这样的老臣都找个茬就废,还有哪个大臣有本事和曹丕较劲呢。所以即使郭嘉尚在,曹操也不会整托孤这种自留隐患的戏。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