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司马懿”诸葛亮每日食米数升,司马懿为何却说他不久人世?其缘由耐人寻味

“司马懿”诸葛亮每日食米数升,司马懿为何却说他不久人世?其缘由耐人寻味

时间:2022-09-08 11:45:37来源:璟言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璟言历史的《诸葛亮每日食米数升,司马懿为何却说他不久人世?其缘由耐人寻味》,希望大家喜欢。

诸葛亮每天只能进食大米一斤,司马懿却据此判断他即将不久于人世,这件事情在史料《三国志》中确实有记载:

魏氏春秋曰:亮使至,问其寝食及事之繁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下:“亮将死矣”。

既然这件事情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确有其事,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地推敲一番为什么司马懿会这样说。

一、司马懿做出判断的依据并非仅仅只是诸葛亮吃的少。

在司马懿做出:“亮将死矣”的重大论断前,除了说诸葛亮吃得少之外,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这句话就揭示了司马懿说这句话的又一个重大依据:诸葛亮事必躬亲,干的事情也特别多!

当时蜀军的兵力虽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样动不动就三四十万,但是好歹数万人肯定是有的,而处罚在二十杖军棍以上的事诸葛亮都要亲自来处理,他每天要处理的军务之多,肩上的担子之重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诸葛亮素来倡导依法治国,主张军纪严明(从挥泪斩马谡就可见一斑了),所以他的处罚肯定也会相应地比魏军更重,说不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能挨个几十军棍,这样一来他要干的事情能不多吗?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但是诸葛亮却硬要强行苦苦支撑,无限制地透支自己的身体,逆势而为,其结果必然只能是过早地离开人世(就好比是一堆柴火摆在那里,慢慢来加柴不温不火的本来是可以烧到天亮的,结果你硬要一次把柴都加到火上去,柴禾不就一次就烧光了?)。

在这里我想最好用来举证的例子莫过于清朝的雍正皇帝了,不管历史对雍正个人性格的评价如何,他在朝廷政务上的勤奋却是毋庸置疑的(他不像康熙乾隆那样木兰秋狝,也没有下过江南,在为十三年一直宅在京城处理政务,甚至连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只有三四个小时),几乎可以说在中国数千年王朝史上的数百明皇帝中都找不出几位来,因此才有了“朝乾夕惕”、“以勤先天下”的中肯评语。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太过勤奋,几乎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掏空了自己的身体这才导致他仅仅五十多岁就撒手人寰。不然凭他儿子乾隆活了快90岁的优秀长寿基因来看,雍正作为他的父亲活个六七十岁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二、诸葛亮确实吃的很少。

虽然《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当时仍然可以“食饭数升”(原文是“不至数升”,具体是多少也不清楚,这里就假设他还可以吃进去数升),但是这个数字相较于当时的人来说依然很小(秦汉时期一升大约是180到220毫升,折算下来诸葛亮每天也就能吃个小几两)。

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生活水平低下,菜里油水少,人们主要只能通过吃饭来补充体力;而且古时候男人要干的力气活很多,消耗的体力也很大,所以吃进去的饭就要更多了(一般来说那时候的成年男性平均下来每天吃个两三斤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食量确实特别的小。

正是因为以上两点的存在,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吃的这么少的时候才有这样一句感慨:“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其言下之意就是说:“诸葛亮,你吃的比老鼠少,干得比黄牛还多,你还能坚持几天?”

三、食量是古人评价身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古人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偏见,认为人吃进去的多身体就一定倍棒(也许这就是“能吃是福”的出处吧)。战国末期的名将廉颇就为了再次出山,就想要在使者面前展示自己宝刀未老,风采依旧,因此故意在他面前表现出自己超乎常人的食量:

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实别说是千年之前的古人,即便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现在他们中的很多都仍然拿食量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程度,所以一般来说他们这些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不吃它个两大碗饭是不会罢休的。

四、司马懿可能在用计,想要以此扰乱蜀军君心。

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和诸葛亮仍然是敌我两方,他们分别代表的是魏国和蜀国这两个利益集团,因此即便这两人私下里真的是英雄相惜,但是在这两军阵前,他们也只能把个人情感暂且抛诸脑后,双方目前仍然是视同水火,有你没我。

此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曾经用过反间计让曹睿疑心司马懿,同样司马懿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回敬了诸葛亮一道反间计,利用苟安摆了诸葛亮一回,而且收效还不错,刘禅在得到诸葛亮怀有异心的情报后立马就急召他回了成都,结果使诸葛亮的北伐大计被迫中断。

我想司马懿现在在军营里说诸葛亮活不久这种话也很有可能是在故技重施,一方面动摇蜀军军心,让他们漏出破绽,另一方面也是在给魏军打气,告诉他们诸葛亮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活不了几天了,胜利已经就快要到来了。可以说司马懿此举可以收到扰乱蜀军军心和巩固魏军士气这么两个功效,真可以说得上是一石二鸟,司马懿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老练也就由此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其实不管司马懿说出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亦或是他此举的目的如何,他与诸葛亮对决的结果早已在慢慢历史长河中分明了:司马懿用他的坚韧与等待拖死了诸葛亮的,换来了魏军的胜利。

(文/历史漫谈君·晓史亦明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