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汉字”韩国三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如今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

“汉字”韩国三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如今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

时间:2022-08-30 11:46:52来源:夫子道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夫子道历史的《韩国三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如今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希望大家喜欢。

韩国历史上长期使用汉字

韩国与中国相邻,自古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影响体现在文字上,就表现为韩国社会对汉字的依赖。众所周知韩国的主体民族是朝鲜族。

朝鲜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没有创立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朝鲜族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自那以后在长达1300年的时间里,朝鲜人一直是完全依靠汉字进行书面记录的。

韩文存在使用缺陷需要依赖汉字表意

直到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推行“训民正音”,正式发布朝鲜谚文,朝鲜族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文字。朝鲜谚文又称“韩文”,由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字母组成,是一种表音文字,类似中国人熟悉的汉语拼音。

韩文的优点是简单易学,就像汉语拼音一样,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字母和拼写规律,即使是外国人也可以轻松写出韩文。

韩文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就是同音字太多。韩文作为表音文字,只能区分读音,不能区分声调和字型。像“李”、“黎”、“力”等读音相同但字型不同的汉字,在韩文中都是同音字。不仅如此,就连“成”和“圣”,这两个在汉字中发音不同、字型也不同的字,由于韩语读音相同,竟然也被认为是同音字。

因此,韩文中同音字特别多,占比甚至高达30%以上。大量的同音字存在使得韩文在使用时极易出现语义混淆的情况。因此,历史上,韩文一直无法单独使用,而是长期与汉字混用。

韩国三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存在很大缺陷,但韩文毕竟是朝鲜族所特有的文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因此到了近代,随着朝鲜民族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韩国国内希望废止汉字,只用韩文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甚至还出现过三次强行废止汉字的运动。

1、甲午战争后第一次废止汉字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而清王朝完败。从此,韩国摆脱了清朝的藩属国地位,而逐渐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为在文化上撇清与清朝的关系,韩国国王李熙下令全国上下废止汉字,改用韩文。但是,用惯了汉字的韩国社会离开了汉字一时难以适应,最后只是减少了汉字使用的频次。

到了1910年,韩国被日本逼迫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正式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当局对韩文和汉字的态度又有所不同。日本并不反对教授和使用汉字,因为当时日本打算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需要储备大量熟悉汉语的人才以满足战争需要。

反而是韩文不利于日本在文化上同化朝鲜,而成为了日本当局大肆禁止的对象。就这样,韩国第一次废止汉字的运动以失败告终。

2、大韩民国成立不久第二次废止汉字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彻底退出朝鲜半岛。南朝鲜在美国的扶持下,于1948年成立了大韩民国。成立没多久的大韩民国,为了彰显民族独立,提升民族尊严,冒然提出了《韩文专用法案》,开始在全国第二次废止汉字。

该法案规定:学校只准教授韩文,禁止教授汉字;行政公文要尽可能地使用韩文,尤其像人名、地名必须使用韩文。由于该法案出台仓促,最终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时在韩国社会上还在大量使用汉字。而该法案规定,学校不再教授汉字,就导致韩国出现了大量不认识汉字的学生。

这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由于不认识汉字,在就业、工作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交流困难的情况,实际上已成为了半文盲。这些半文盲主要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因不懂汉字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严重影响到了韩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后来韩国又不得不对该法案进行修订,允许学校教授一定的汉字,但是数量有所限制而已。这样一来,韩国第二次废止汉字的运动仍以失败告终。

3、总统朴正熙第三次废止汉字

朴正熙是韩国的一位政治强人。他通过军人政治上台,于1962年成为韩国总统,并在韩国长期统治达18年之久。在他的执政下,韩国经济实现了腾飞。

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后,韩国的民族自信心开始爆棚,急需向世界展现新的民族姿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朴正熙将改革矛头再次指向了文字,开始在韩国开展第三次废止汉字运动。

朴正熙颁布《韩文专用法案》提出:自1970年起韩国社会全面废止汉字,不仅学校不准教授汉字,而且公共场合和行政公文上要全部使用韩文,就连韩国大量使用汉字的古籍文献也要全部翻译成韩文。在他的强势推行下,韩国社会在后来的30年中确实大量减少了汉字的使用。

到了1997年,韩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出现了严重下行的局面,急需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利用庞大的中国市场摆脱经济困境。

据统计,当时韩国40%以上的商品要出口中国,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但韩国国内却因禁止教授汉字和汉语,严重缺乏懂汉字和汉语的人才,严重限制了两国的经贸发展。

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韩国国内开始呼吁放宽对汉字的限制。到2005年,韩国最终废除了《韩文专用法案》,允许国民在公共场合和正式文书上使用汉字,并将汉语列为了学校的选修课。到此为止,韩国第三次废止汉字的运动仍以失败告终。

韩国人如今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

总而言之,韩国历史上三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韩文自身存在同音字太多的缺陷,不宜单独使用。

因此,同音字多的韩文在使用时需要依靠汉字表意,这才是韩国无法废止汉字的根本原因。韩国不想办法弥补韩文的缺陷,而一味地废止汉字,不仅达不到废止的效果,反而很容易导致更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这在户口登记方面尤为明显。

随着韩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户口登记时只使用韩文导致了大量重名的情况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国不得不出台法案,要求国民在登记户口时备注中文名字,以区分人名。

因此,现如今不遗余力地想要废止汉字的韩国人,不得不接受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的现实,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