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破坏还是建设?诺曼人战火遍及之处,推动基辅大公国的建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读史鉴己的《破坏还是建设?诺曼人战火遍及之处,推动基辅大公国的建立》,希望大家喜欢。
基辅国家的建立
欧洲历史上许多国家的建立和灭亡,很多时候都是斯堪的纳维亚发源地的维京人造就的的,这些勇敢的航海家或者说被欧洲人称为“海盗”诺曼人,在欧洲大陆上频繁的劫掠以及建立公国,推动了整片大陆的历史发展,包括俄罗斯。
公元855年,诺曼人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登上法兰西并占领了鲁昂后,包围了巴黎,并在公元911年建立“诺曼底公国”。公国的君主威廉继承了英格兰国王的王位,率领大军渡过海峡占领了英格兰,而这个事件也被称为“诺曼征服”。此后的五个世纪中,被海峡相隔的诺曼底公国和诺曼底王朝的英格兰有着“难以分割的错综羁绊”。11世纪,法兰西土地上的诺曼对战士又以雇佣兵身份进入西西里岛,并征服了伊斯兰教徒的岛屿,与公元1130年建立西西里王国。
诺曼人在欧洲大陆到处行动,建立国家,8世纪时,他们在拉多加湖建立自己的据点。在“传说中的人物”留里克的带领下,征服了诺夫哥罗德城后,得知第聂伯河水系的存在,留里克的家臣(贵族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在公元860年率军攻打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他们的军事行动让东罗马皇帝惊恐不已。在进攻东罗马的途中,他们见到位于第聂伯河中游的城市基辅,就产生了吞并基辅的想法。现在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当时属于统治者南俄罗斯一带广大地域的可萨国。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拿下了基辅城,取代可萨国成为基辅新的统治者。
可惜,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对基辅的统治没能长久。公元879年,留里克死后,其家族的族长奥列格大公南下,杀了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并征服了基辅。自此,北部的诺夫哥罗德与南部的基辅都被留里克家族控制。“基辅国家”这个定义在奥列格家族的统治下成型了。
但统治俄罗斯的诺曼人与统治法兰西的诺曼人情况不同,在法兰西诺曼的人口占有优势,可在俄罗斯,诺曼人较少。由于人口较少,后来或满人被斯拉夫人同化了,其同化的方式就是通婚。基辅公国在前三代大公奥列格、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统治下,把国家统治范围拓展到南俄罗斯。
不过对当时劫掠习惯的诺曼人来说,土地和农业都只能算是“副产品”,他们更喜欢周边民族的贡税,已经商品贸易获得的财富,这是增长财富最为简单的方式。征服俄罗斯的诺曼人本来就有向中东出售俘虏的奴隶和皮毛赚取财富的传统,基辅公国继承了这个传统。
为了能够积极的开展贸易活动,寻找交易对象,他们把目光投向君士坦丁堡。公元907年,奥列格对拥有四十万人口的君士坦丁堡进行了远征。之后,他们便与东罗马帝国缔结通商条约。而伊戈尔也进行了同样的远征,并缔结了通商条约。但在另一方面,与周边民族的征战一直困扰着基辅公国的统治者,最后伊戈尔在与德列夫利安人的战斗中丧命,斯维亚托斯拉夫跟佩切涅格人的战斗中被杀。
基辅公国基督化
伊戈尔死后,家族的实权并没有被他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继承,而是被伊戈尔的王妃奥丽加获得。奥丽加对德列夫利安人进行了报复,并获得胜利,她以“摄政”的名义统治了基辅公国二十年。在此期间她亲自前往诺夫哥罗德施行税制改革后,于公元957年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访问。在这里,她受洗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但这次的受洗只是奥丽加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基辅公国成为极度国家。而在公元988年,奥丽加的孙子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受洗”是基辅公国正式基督化的开始。
986年,拜占庭帝国发生叛乱,叛军另拥立一位皇帝。为了镇压叛乱,皇帝巴希尔二世向基辅弗拉基米尔大公求助,作为代价,巴希尔二世许多将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给他。于是,弗拉基米尔派出六千人的军队协助拜占庭平息了叛乱。
巴希尔的妹妹安娜是出生于宫廷的“绯衣之室”的皇女,高贵的皇室从没有把公主下嫁给外国的先例,叛乱镇压后,巴希尔二世拒绝履行与弗拉基米尔大公承诺的约定,而弗拉基米尔一气之下出兵攻打了当时拜占庭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占领了赫尔松涅斯,他要以军事力量迫使巴希尔履行婚约。无奈的皇帝只能同意婚约,不过他向弗拉基米尔提出改宗基督的要求。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并与安娜公主成婚。
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
根据《原初编年史》记载,弗拉基米尔大公回到基辅后,将原先信仰的佩龙神像砸毁,而神像被人扛着到处巡回展示,最后被扔到第聂伯河。弗拉基米尔大公集合了基辅的所有人,让他们在河边接受洗礼。基辅的民众接受这次全面洗礼并非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基辅人对拜占庭基督教会一直都有着崇拜和憧憬之情。
然而,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受洗也是有着自己的另外一层考虑。因为,按照基督教伦理,受洗饿的统治者之间在国际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也就是说通过受洗不仅可以确保国家的“独立”,同时还能提高统治者的地位。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动机也是于此,通过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相互提携,不仅可以提高基辅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能增加大公的权威。
基辅国家的分裂
雅罗斯拉夫贤公以后,以各自占据的城市为中心,诸多“公”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圈。诸公之间争斗不停,基辅大公国走上了分裂之路。12世纪,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继任大公之位,他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并统合了诸公势力,还战胜了游牧民族波洛夫人。基于历史事实创作的中世纪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记述了伊戈尔王子和波洛夫人战斗的故事。由此可见,俄罗斯人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之后仍然持续不断。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虽然被称为基辅大公国的“中兴之主”,但他最后还是无法阻止国家的分裂。12世纪中叶,在基辅大公国内部,已经存在十五个分裂的公国,大公之位更是频繁易主。12世纪后期,基辅大公国在事实上已经解体。
这样,各地的统治实权完全掌握在诸公之手,特别是其中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得以显著扩大自身的势力,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分封他的小儿子尤里.多尔戈鲁基去统治俄罗斯中部的森林地带。南方诸公混战期间,远离战乱地带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吸引了南方的逃亡人口。
同时对伏尔加河畔的其他部落进行了军事征服,公国还花费大力气构筑、建造了下诺夫哥罗德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还把“首都”设在克利亚济马河畔的弗拉基米尔城,原先的基辅大公国主教也跟随着迁到此地。
“另类的”中世纪都市诺夫哥罗德
与基辅城相比,诺夫哥罗德城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历史学家亚宁给这座城总结了“三个特征”:
首先,与基辅城、弗拉基米尔城以及后来的莫斯科城相比,诺夫哥罗德城有“人民会议制度”的“共和政治体”,而其他三座城市都处于王政下的公国。
其次,诺夫哥罗德城是商业贸易路线的一个重要节点,与许多的城市有着商业上的贸易联系,其自身本就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
最后,与其他公国的首都城市不同的是,诺夫哥罗德城拥有比较为广泛的周边领地,而城市生活则基本集中于“城市”内部,可以说诺夫哥罗德城是一座中心城市。
亚宁认为,要研究诺夫哥罗德城的独特性,就需要对“白桦文书”予以充分的重视,所谓的“白桦文书”指的是写在白桦树皮上的古代文书。
为何只有诺夫哥罗德城可以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城市?
这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诺夫哥罗德城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上是公元859年,这座城市不仅是波罗的海与地中海贸易商路上的重要节点。通过伏尔加河水系的连接,这座城市也是东方国家贸易商路上的重要城市。随着商业与手工业的显著发展,这座城市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因此,基辅大公会把此地分封给自己的嫡子。
由于诺夫哥罗德城月基辅一南一北,路途遥远,很多时候领有此城的诺夫哥罗德城公爵并不会长期在领地居住,如此一来,诺夫哥罗德城的实权会逐渐被当地贵族为中心的城市上层所掌控。城市的上层集团与修道院会向四周扩张自己的领地,逐渐拥有了后来被称为“五个州”的广大区域。就这样,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型“国家”,以诺夫哥罗德城为中心,支配着“属州农村”。
诺夫哥罗德城的最高权力被称为“维彻”的“公民会议”,维彻是一种公民机会。公民会议选举大主教、市长、千人长等宗教或世俗的权力者。召集会议时,会敲响一个大钟,钟声便是“维彻”开会的标志。所有的自由民都有投票的权力,但这并不就是意味着它是一个“平等社会”。
实力强大的贵族之间都会因为行政权力而互相争斗,“公爵”之位完全沦为名义上的存在,随着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变化,腓力公爵的事件经常发生。12世纪后,诺夫哥罗德城基本确立了以“维彻”为中心的贵族共和政体。
如上面所述,诺夫哥罗德城控制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繁华也得益于农村,尤其是这些农村出产的大量黑貂皮和蜡被运往城市,汉萨同盟的商人在城市里收购这些商品,再把它们销售到欧洲后各地。每年的冬夏两季,德意志的商人们就会抵达城内的汉萨酒馆,他们带着毛织物和金银,跟城里商人贸易。诺夫哥罗德商人不但跟北欧的大部分城市商人有贸易联系,也跟俄罗斯其他公国进行买卖。
除了商业以外,城里的手工业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诺夫哥罗德也因此出现了较为富裕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虽然不能突破贵族的寡头统治,但却是维系城市“自由”的重要力量。
总结
斯堪的纳维亚诺曼人作为影响欧洲历史走向的一个民族,在欧洲大陆各处建立自己的国家或势力,中世纪的俄罗斯在他们的影响形成独有的政权体系。基辅公国虽然在后期分裂形成各种势力,但诺夫哥罗德城不但没有影响,反而在商业繁华时愈演愈烈。
历史为我们讲述了中世纪俄罗斯这块土地上基辅公国的建立与分裂,品味着诺夫哥罗德城“置身事外”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商业的繁华。即便基辅公国再如何分裂,它最后还是被统一成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的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