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放弃黄埔军校投奔延安,排除险情右臂被炸,晚年成第三代坦克总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辟谣明清历史的《放弃黄埔军校投奔延安,排除险情右臂被炸,晚年成第三代坦克总师》,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年间,出现了不少抗日的勇士,他们积极投奔到作战中,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抗战。比如说池步洲,在抗日爆发后,他携带日本妻子前往中国,积极的投奔到抗日中来,在隐线战场中从事敌人电报的破译工作。尽管他只是一个门外汉,但还是快速的掌握密电知识,并从中得以不断的学习,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的电码,从而监听日军的情报信息。早在珍珠港事件没开始前,他就已经破译了这个电码,但美国人却对此很不信任。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名字叫祝榆生,别看他年龄小,却是八路军内的小能手。在1918年时出生,而到了1936年生,他就已满十八岁,中学毕业后来到了银行中任职,如果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传奇人生了。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决定弃笔从戎,并在黄浦军校13期中学习炮弹知识。
在军队中一年时间,眼看国军的队伍节节败退,他的内心很是气愤,对其抗日的主张不是太认可,他决定去延安寻求新的抗日。之后被派到抗大里学习,没几个月后就加入到了八路军中,担任115师的军事教员。尽管他只是中学学历,且还没有在黄埔局毕业,但以他当时的学历,在八路军内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
当时八路军没有子弹,装备比较罕见,很难能对抗日军。祝榆生决定对武器进行研究,他积极的学习各种军事技术,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又大胆的进行创新,前后二十多种武器都被他进行了一番改进,大大的提高八路军的军事技能,也赢得了百团大战,还建造了军工厂,从而生产了大亮的武器装备。而在1943年时,他就已经是滨海军区的工兵参谋。
当时日军疯狂的开展扫荡工作,以至于根据地的损失比较大,机关需要经常转移。为此祝榆生决定打响地雷战,他发明了一种不需要钢铁的石头地雷,并测试如何才能让它威力更高。之后再将炮弹埋放在交通干线以及据点附近,甚至在敌军的操场之上抗敌。起初日军对这些地雷不是太懂,还以为八路军不会制作,准备将其拆开,但下一秒就被炸死。
而祝榆生还研究了一种土化学雷。可以起到延时的效果,日本人看了后,也会将其带走研究,但下一秒它就会直接爆炸。而到了抗日反攻阶段,八路军需要和鬼子正面对抗,迟迟没有什么炮弹,只能拿得出迫击炮。不过因这类武器是曲线运行的,并不适合直接射击,很难能够摧毁碉堡。
为了能让迫击炮平射,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第一次实验时只射击了不到两米,第二发直接掉落了下来,之后还炸膛了,差点闹出了人命,但祝榆生依旧没有受半点担心和害怕。在1943年8月1日的大会上,他成功开展了迫击炮的实弹演练,击中了一百五十米外的靶子,有了这个武器后,游击作战就更为方便,他本人也成了平射专家。
不过对于那些坚固的堡垒来说,利用这个武器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说白了子弹威力不是太大。但祝榆生很快又转变了战术,他启用了爆破技术,在日军战败投降后,依旧有一些鬼子还在抵抗。比如伪滨海李贤斋部警备军就一直不愿意投降,9月15日,八路军发动了进攻,歼灭了两千多个伪军。到了11月24日,战士们就已经将泊里镇进行了包围。
不过在西南方向有一个炮楼,其高度为十二米,直径多达九米,其墙壁的厚度达到了一点五米,使用炮弹很难能将其击破,更别说八路军的老旧炮弹了。伪军为了避免八路军的夜袭,夜间还点燃了灯火,并加强炮楼的防护力度。此炮楼居高临下,对我军的进攻影响比较大。毕竟敌人可拿着机关枪四处的扫射。
祝榆生立马制定了爆破技术,在地底下埋放炸弹,将这个堡垒一举炸塌,五十个伪军被炸死。1948年1月,祝榆生研究迫击炮的试射时,结果右臂当场被炸断,可见其惨烈。但他依旧没有什么埋怨,继续展开研究工作。到了1984年1月,已经退休的他,又被安排设计坦克,如此一来也成就了他第三代主战坦克总师的地位,为我国的国防建立重大贡献,在2014年时病逝,2019年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称号!
参考文献:《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