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王莽”王莽末年汉军立的皇帝为何是窝囊的刘玄,而不是劳苦功高的刘縯?

“王莽”王莽末年汉军立的皇帝为何是窝囊的刘玄,而不是劳苦功高的刘縯?

时间:2022-08-05 21:05:34来源:南华娱君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南华娱君的《王莽末年汉军立的皇帝为何是窝囊的刘玄,而不是劳苦功高的刘縯?》,希望大家喜欢。

刘縯,字伯生,是光武帝刘秀的亲哥哥。小的时候他和弟弟刘秀爱好各异,刘縯乐山,刘秀乐水,两个人没少发生冲突。

在刘縯看来,刘秀就是个小弟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指望他,所以处处关爱刘秀,处处管着刘秀。在刘秀看来,刘縯确实是个好哥哥,但他思维浅薄,做事莽撞,爱管闲事,缺乏做大事的沉着稳健。

年轻时刘秀喜欢读书务农,刘縯喜欢行侠仗义,刘縯嘲笑刘秀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谶语说刘秀会做皇帝,刘縯首先想到的是国师刘歆(当时改名为刘秀),刘秀说:“安知非仆?”刘縯大笑不止。现在看来,刘秀对刘縯的了解,远远超过刘縯对刘秀的了解。

王莽末年,首先在南阳起义的刘氏宗族就是刘縯。他作战英勇,性格刚毅,说话豪爽,倾家荡产招募天下英雄,在绿林军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縯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政治家的水准,他贪图连战连胜,没有安抚民众,没有给治下人民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结果在小长安之战中,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和属正梁丘赐击败了刘縯,姐姐刘元和弟弟刘仲遇害,宗族战死数十人,军队损失相当惨重。刘縯只好退保棘阳。

小长安遇到挫败后,刘秀和大哥刘联合了绿林军的下江军,全军上下,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要和王莽的部队决一死战。王莽那边也是雄心勃勃,要彻底剿灭汉军。

在刘縯的带领下,攻占南阳,击败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打完这场胜仗,刘縯带兵围住了宛城,自号柱天大将军。取得这几次胜利后,汉军可以说是声名大振。队伍规模也越来越大,两个多月的时间,发展到了十万人。

发展势头迅猛的汉军,准备立一个皇帝,但这个皇帝并不是已经威名远扬的刘縯,而是之前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刘玄。史书上将这位“更始帝”描写得胆小猥琐,那么更始帝刘玄真的是一个窝囊废吗?他登基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博弈法则?

按说,这个人虽然刘秀轮不上,但是非刘縯莫属——刘縯的功劳可以总结为四个最:

第一,最早发难。是刘縯最早把南阳的宗室子弟集合在一起,宣布起兵造反,所以,对于目前这支汉军来说,他有首义之功。

第二,最先联合。联合绿林军部队,也是刘縯做的决定,先是派人去联合新市军和平林军,又亲自去联合王常的下江军。

第三,最有名气。就连王莽,也一直以为刘縯是这支队伍的老大,对刘縯恨之入骨。

《后汉书》卷一四《刘縯传》记载:

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王莽悬赏刘縯的人头,价码是黄金十万斤。刘的人头太值钱了,比圆明园那兽头贵。王莽还让各个级别的官吏,必须画一个刘縯的像挂家里面,早晨起来就拿弓箭射,作为一个晨练项目,全民健身运动就是拿刘縯解恨。

第四,最卖力气。刘縯几乎参加了每一场战斗,是战斗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一直没有闲着。育阳一战打败严尤后,他马上又带军包围了南阳郡的首府城市宛城。

他肯定也会想,如果这时候汉军准备立一个皇帝,怎么可能不是我呢?

这时候的刘縯虽然功不可没,但是命运当中存在着很多不一定,在刘縯没当成皇帝这件事上,就有四个不一定:

最早发难的不一定是笑到最后的;最先联合的不一定是最会团结的;最有名气的不一定是最能服众的;最卖力气的不一定是得到最多的。

其实,在刘玄被立为更始帝的背后,有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理论——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顾名思义就是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谁也不服谁,就开始掐,你咬我一口,我蹬你一脚。但是,如果是都照死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只鸡眼被啄瞎,那只鸡腿被掐折。那么,这次斗鸡即使决出胜负,也没有了意义。所以,斗鸡博弈里存在两个均衡点。这两个均衡点是以数学家纳什的名字命名的——纳什均衡点。

均衡点的位置就是一方胜利,前进一步,一方退缩,做一些让步。点不再是居中了,而是黄金分割。因为两败俱伤肯定是双方都不愿意选择的结果,双方都希望能在自己损失最少的情况下得到最多。

所以,最佳的结果是一方强硬小胜,而另一方则妥协小败。这时候,双方都会自觉遵守纳什均衡,这也是斗鸡博弈的最优策略。

汉军立皇帝的过程,就是一个斗鸡博弈的过程,并不是刘縯和刘玄之间的斗鸡博弈,而是汉军里面的宗室子弟力量和绿林军力量的博弈。

我们来看看绿林军和宗室子弟双方的实力。汉军里,绿林军有三支部队:新市军、平林军和下江军。宗室子弟有一支部队,就是柱天都部,笼统地说,宗室子弟的势力最多占四分之一。

宗室子弟肯定是愿意让刘縯当皇帝,新市军和平林军都不主张立刘縯,只有下江军的王常愿意立刘縯。看起来,这属于二比二平,但是下江军里面也有分歧,除了王常之外,别的将领也不希望立刘縯。所以刘縯就处在了劣势。

在刘縯还在宛城打仗时,绿林军就已经商量好了立刘玄,之所以立刘玄,也是他们所做的一个妥协。刘玄也是宗室子弟,不是绿林军的草根将领。论血统,和刘縯一样。刘玄在绿林军里干过,在宗室子弟里是和绿林军关系最紧密的,所以绿林军的将领认为,我们立刘玄,大家都说得过去。

绿林众将首先商量好了立刘玄,然后找来刘縯商议,实际上是强迫刘縯接受。

刘縯认为此事为时尚早,绿林赤眉是两支反莽力量,如果绿林立了皇帝,赤眉也立了皇帝,那么反莽力量内部就打起来了,再者说来,首义之人未必能够成功,现在我们也仅仅是取得了一点胜利,还不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如果赤眉立了皇帝,比较贤德,我们就跟随他们就是了,如果赤眉也没有立皇帝,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打败王莽,共立皇帝,也不晚。

刘縯的主张当然不是没有私心,但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将军张卬一看形势不对,他拔出宝剑,砍在地上,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大家一看没法商量了,也只好作罢,

刘玄即位后,刘縯被任命为大司徒,加封汉信侯,对这个结果很多人不服气。绿林军一部进攻新野,久攻不下。新野县令登城高呼:“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刘縯的军队赶到后,新野不战而降,这件事让更始众将笑不出来。当年五月,刘縯攻下了宛城,刘秀在昆阳城下大破王莽四十二万大军,刘氏兄弟威名远震。

更始君臣越来越无法淡定了,他们决定杀掉刘縯。

首先是刘玄大会群臣,然后刘玄取下刘縯的宝剑观看,相当于已经解除了刘縯的武装了,此时申屠建献上玉玦,但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刘縯的舅舅樊宏非常紧张,他对刘縯说:“昔鸿门之会,范增举玦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刘縯笑而不应,没有在意。

此时李轶和更始诸将关系非常好,刘秀提醒刘縯:“此人不可复信。”刘縯还是没有接受。

刘縯的爱将刘稷勇冠三军,多次陷阵溃围,他正率领军队进攻鲁阳,听说刘玄即位了,非常生气,说:“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更始君臣听说后,就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接受,更始派出数千人抓了刘稷。刘縯是个讲义气的人,他看到手下爱将将要被杀,非常着急,和更始发生争执。

李轶、朱鲔劝说更始把刘縯一起杀掉,刘玄正有此意,于是刘稷、刘縯两人当天遇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