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吗?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经典沸的《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吗?》,希望大家喜欢。
事实上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我认为即使赵括不算一流将领,也绝不该把他钉上耻辱柱。狂傲轻敌。“也就白起能跟我打个平手,其他人都是菜。”坐以待毙。掉进埋伏圈的最佳突围时间是未合围或者刚合围的时候。等人把缺口全堵好就难了。举国之兵在自己手上,粮食不足,却坐待救援,哪儿有兵哪儿有时间啊。等了半个月,活脱脱饿的快死了再突围,敌人防守已经坚固,自己战斗力大幅下降。试探性攻击寻找薄弱点,声东击西,这些都没有看到。突围一开始就被射杀,说明没有突围的调度安排,只想自己首先跑出去。看看吴起吸痈的事,再看看他妈对他的评价。他爹说“破赵者必括也”都不管对手的水平了。第一点来说,不一定。确实赵在启用赵括的时候,秦也专门启用了白起与之对抗。从启用赵括是秦一手操作的来看,在秦人眼里白起比赵括好使,但其他将领未必,这应该是个比较可靠的结论。第二点来说,确实赵括脑子不好。全国资源都在自己手上了,还想着找别人救。
赵括率领先锋军被围,大本营还有相当一部分赵军主力。赵括的意图是他和大本营一起夹击短路的秦军实现中心开花。然而大本营赵军不出击,他就被围死了,不得已而强行突围。长平胜仗就该狭胜军之威打下邯郸灭掉赵国,而不是回师之后又要出师攻打赵国,其实从军事角度来说,白起拒绝是对的,毕竟败仗的几率太大,他都算出来了,齐王弗听。秦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遂围邯郸。齐楚援军,王建六年为邯郸之战时期,而且长平和围邯郸时隔二年,这地方出现围邯郸,必是已经在邯郸保卫战时期了,秦破赵只是叙说原因。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赵括这种人。赵括的爸爸,赵奢说:兵者死地,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又不将兵,纸上谈兵又如何?另外纸上谈兵的意思是,说起来完全没问题,但本人缺乏执行能力。再让廉颇指挥下去,赵国就结束了。运粮的成本大于秦的三倍以上,再拖下去,内必乱。长平能在坚守几日?因为敌军从后攻进来了。再惨不会比长平的结果惨,不过长平的战败确实如你所说是由廉颇造成的。把兵撤到晋冀交界。恐怕就是秦国补给先出问题。不过,就怕赵王不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问题:赵括母亲觉得赵括要败,怎么变成赵括觉得没希望?你的意思这是赵括授意自己母亲去求情?
至少赵括自己都觉得胜计不大,出征让赵王保证战败也不处置其家人才可以。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问题:赵括母亲觉得赵括要败,怎么变成赵括觉得没希望?你的意思这是赵括授意自己母亲去求情?我就很不理解给赵括洗白的人,如果能洗,两千年来,为什么没人洗,因为是铁案,翻不过来,诸葛亮次次以少胜多,还被人黑军事能力不行,赵括全军覆没,怎么就成悲情英雄了,满分100分,考了70说没发挥好,考了0分也是没发挥好吗,也许他真有能力,但是我没看到,很多人不如赵括,我不信,换一头猪,也不会有更差的结果了,难不成还能考出负分吗?
但是有一个问题,赵王换将不就是因为廉颇拖着国内压力大,因此才换将,希望速战速决。并不是选错了方向,而是方向没得选。虽然我也知道去决战是九死一生,但是我也想请问退兵有什么坏处?赵军又能防守多久?想决战的话又可以用什么战术去对付白起?秦军有什么破绽可以给赵军?
现在去讨论战术没有意义,因为战术无法推演,但是廉颇作为名将,选择防守,必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可以推理,打仗非常忌讳持久战,廉颇防守应该是最优选择。所以当时是没有退路,但是防守最好的结果是找到秦军的漏洞击破,中间的选择是双方不愿意耗下去打平撤军,最差也可以做到双方耗损国力,但是军队保存下来,毕竟秦军不可能去进攻防守方的廉颇。
以春秋的尺量战国的脚。你说他不无能,那哪里不无能,请给出实际案例。不要说你行你也上的毫无营养的反驳。说他是将军中的无能,本身就是通过战争案例来评价他的,失败率百分之百,还不无能?赵括活在战国末期,距离春秋已过百年,那时候整个华夏已经有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兵不厌诈的著名案例,不知道所谓的“不是现在的兵不厌诈可以掩盖洗白”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