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唐军的陌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兵器?为什么会让骑兵闻风丧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其乐穷穷的《唐军的陌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兵器?为什么会让骑兵闻风丧胆?》,希望大家喜欢。
唐军的陌刀是一种怎样的兵器?
因为这是唐代的制式兵器,所以受到朝廷的严格管控,属“禁止陪葬”的武器,故此,至今考古人员尚未在唐墓中出土实物。现代人对陌刀的理解,大多源于史料的描述。
《唐六典》卷十六即载:
“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在一些历史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陌刀手抵抗骑兵队,手起刀落击杀敌方骑兵的描写。似乎陌刀手一出场,敌方骑兵就像是嫩豆腐一样任人宰割。诚然,读起这种颇具冲击力的战场描写时,读者往往会觉得十分爽快,但陌刀手真的是步兵先锋吗?
且来看一段唐将崔乾佑的战争史料:
乾佑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
王师视其阵无法,指观嘲笑,曰:“禽贼乃会食。”
乾佑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
王师视其阵无法,指观嘲笑,曰:“禽贼乃会食。”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能剖析出两条线索。
首先,陌刀手绝不是主流步兵,否则不可能在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中仅出动五千人,他们一定是有特种任务的“特种兵”。
其次,陌刀手在排兵布阵时往往被安排在战阵后方,他们绝不会像刀盾兵一样充当先锋。
结合文献的描述可以得知,陌刀是一种长柄刀,通常来说陌刀手在手持陌刀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配盾的,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陌刀手充当的角色,并非在战阵前方与敌军骑兵硬碰硬。
即便是长柄的钩镰枪尚需要作刀盾兵的侧应,若直接用长柄武器与敌方骑兵针锋相对,在敌军骑兵冲锋速度极快的前提下陌刀手必然死伤惨重,起到的效果远不及刀盾兵。
显然,陌刀手在战场上的任务,是收割敌军骑兵的。在敌军骑兵进行冲锋的过程中,持有盾牌的士兵会与之对抗,大幅减缓骑兵的冲势,随后陌刀手上前利用兵器长度的优势杀退马队。
再来看看唐将苏定方指挥的一场战斗:
“众且十万,来拒官军,定方率回纥及汉兵万余人击之。贼轻定方兵少,四面围之,定方令步卒据原,攒矟外向,亲领汉骑阵于北原。贼先击步军,三冲不入,定方乘势击之,贼遂大溃。”
苏定方颇有战略头脑,步骑协同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先以手持长矛的方阵减缓敌方骑兵的机动力,随后再以骑兵进行冲杀。这种战术向来是古代名将惯用的方案,可在中唐以后应用率大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骑兵本来就是宝贝疙瘩,马匹金贵,擅长骑马的士兵更加金贵。
自唐朝中期以后,马匹的数量稀缺,军队无法培养数量众多的骑兵,所以必须有一种兵种能像骑兵一样与步兵协同作战,起到收割的作用。因此,陌刀手就是一种取代骑兵的收割部队,他们的任务便是收割失去机动力的敌方骑兵。
或许有人会说,古代战场上骑兵克制步兵,步兵很难抵御骑兵的冲击。实际上,在真实的古战场上,步兵之所以畏惧骑兵,怕的绝不是骑兵的冲击力,而是他们的机动性。骑兵可以凭借高速移动一击即走,反复发动冲击。
抗住骑兵的一轮冲锋并非难事,但难就难在如何防止敌方骑兵进行反复冲锋,搅乱阵型。唯一有效的方式,便是想办法击杀敌方骑兵,而这时陌刀手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首先他们虽为步兵,却不会穿着重甲,能够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中,并可以使用长刀迅速击杀失去了机动力的敌方骑兵,防止其撤退后再次组织进攻。
这种战术,一直延续到冷兵器时代结束。
南宋岳家军大破铁浮屠时,就采用了这种陌刀战术。当然,当时的兵器已经过时人改良,陌刀手们所持的已不再是陌刀,而是麻扎刀、大斧等。
“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激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可胜数。”
既已出现了“手拽厮劈”的情况,显然,陌刀手出场时战场形势已相当混乱了。在迎敌冲锋时,陌刀手是绝不会出场的。斧钺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比陌刀要简单,对付骑兵同样有效,岳家军用“麻扎刀”“捉刀”“长柯斧”大破金军“连环马”,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算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了。
清朝时的双手带为其遗种,双手带即长柄大刀,柄尾有环,缩小版的双手带叫小带,太平天国军队常用。
学者都认为陌刀法已随陌刀一同失落于晚唐了,实则不然。虽陌刀失传,但陌刀战术却流传下来。陌刀手这一兵种,绝对是以步兵为主的汉军的一大特色。为什么在骑兵无敌的时代背景下,中原王朝能凭借步兵屡次击败游牧骑兵呢?所依靠的就是这些步战协同的战术体系。
参考资料:
【《唐六典》、《武经总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