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官话”当年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不是,最有机会成国语的是它

“官话”当年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不是,最有机会成国语的是它

时间:2022-07-28 09:26:17来源:唯物历史观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唯物历史观的《当年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不是,最有机会成国语的是它》,希望大家喜欢。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古人就十分地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辞海·雅言》有记载:

“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也在《正文》里说:

“雅言,正言也。”所以“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所以南京官话就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语言,后来朱棣篡权,迁都北平,一大批的官员百姓也跟着北上,南京官话就和当时的北京话产生了混杂,但是皇帝都是说的南京话,全国各地也只得跟着学习南京话。1644年顺治入关,建立清朝,并且规定官员上朝必须使用满洲话,所以当时的汉臣必须学习满语,然而在民间,南京官话、北京话和部分满语已经开始了糅合,已经渐渐有了现在北京话的雏形,但是南京官话一直是主流。

不过总有网友流传着在当时的大会上,粤语距离成为国语只差了1票,因为当时参加会议的人数广东人占了一半,其实不是真的,倒是当时的议员中来自江浙一带的人才是占了25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5个,

而且当时实行的是一省一票制,并不是每个议员都可以投票的。所以这个传闻是假的,而且粤语从来没有成为过中原地区的官话,只在两广一带流行,能差点成为国语的也只有南京官话了。

国语从1918年开始推行,但是两年不到,就爆发了一场名为“京国之争”的大辩论,当时对于国语的标准音的看法分成了两大派别,一派是支持国语,主张

“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另一派则支持京音,主张

“纯以北京话为标准”。不过1920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最后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即“新国音”。

后来新中国建立,在1955年10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同年11月,开始发行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于是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